化学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2014-07-19任玉红赵相林
任玉红+赵相林
在今年的暑期高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中,第一次接触到“思维导图”便让笔者眼前一亮,感触特别深刻,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任何时候它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组织信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什么是思维导图呢?顾名思义,思维导图就是把我们大脑中的思维以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它的英文名称是mind map,在台湾又被译做“心智图”或“脑图”。它的创始者——被称为“记忆之父”的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托尼·巴赞将其定义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放射是指从一个中心向各个方向发散,放射性思维即来自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与其它科目相比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比较散乱,不成系统,体现在化学知识可以分为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三个层次。我们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不但要注意观察化学反应的宏观实验现象,还要根据现象给出合理的微观解释,并需要通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符号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表述。所以,对于化学学习,将文字、符号、图片等有机融合,并建立一定体系的思维导图,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有效学习方式。
很多学生可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平时听课很认真,记了很多笔记,但是学习成绩并没有越来越好,做题时脑海里茫然没有头绪,并且教师在教学时候感觉也比较困难,如必修和选修中相同知识点的处理程度、如何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等。应用思维导图就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一、思维导图在教师中的运用
1.理清教材思路——快速化
新课程对化学学科的改革非常大,更有很多年轻教师感觉到新教材“知识散乱”,难以教学。原因出在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不够熟悉,无法一下子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思路。所以,新教材教学实施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弄清专题编写意图、理清知识脉络。而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快速帮助我们理清书本的思路,并让我们深刻记忆。
■
2.课堂教学使用——高效化
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时,为了具有更清晰的思路,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网络图,帮助我们进行课堂的启发式教学以及课后小结。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化学新课程每个单元都有栏目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师可以事先设计问题情境,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在课堂应用,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使学生得到思维的锻炼。
3.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教师集体备课是教育资源共享化,这是协作式工作和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但集体备课往往口头讨论,流于形式,不仅花费时间很多,而且收效甚少,主要原因是缺少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每个教师把自己对这堂课的设计画成一个思维图,然后都放在一起比较,大家一起来评论、修改,最终形成最完美的备课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学生中的运用
1.做化学笔记
学生上课做的笔记都是线性笔记,这种笔记埋没了关键词,浪费时间,不易记忆,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只记相关的词,复习的时候,可以只读相关的词,节约时间达90%之多。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对知识点不断补充发展并且完善。我们在必修和选修中对于知识点是不断地补充完善的,线性笔记很难再进行补充完善,而思维导图就克服了这个不足,使得我们能构建出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
如对于氯气,我们在必修1第一单元中学习时要掌握的知识点:
■
2.课堂小组讨论
化学协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科学学习方法,而思维导图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调动协作上的优点。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时,运用思维导图方式可以轻而易举地组织小组学生进行思考创作,而且能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
3.复习归纳总结
“上课都能听懂,但作业仍不会做”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课后没有及时归纳总结,没有找到知识主干就一味地死记硬背,做题时不能调用已学的知识,自然要出现差错。化学知识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需要一定的归纳和记忆能力,而思维导图正是这方面的得力助手。在学生做复习归纳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导图,然后把画出的图跟教师事先画好的图相对比,找出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毕后可以公布在教室的学习栏里给大家相互对比,进一步加深学习的记忆。
掌握了思维导图,就掌握了学习化学的高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