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生成需要教师智慧引领

2014-07-19祖鹏公为霞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条理性浅层智慧

祖鹏+公为霞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学习,数学课尤其如此。由于种种原因,数学课堂有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都会出现。要使数学课堂生成能够充满理性、灵动、智慧,最关键的在于教师的巧妙点拨,智慧引领。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挑战,善于调控,富有理性,充满智慧。

一、教师不应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而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譬如教师满怀信心地根据课前预设开展教学时,学生却对教师的问题无动于衷或有心无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失望,更不能放弃,而是自己要有豪情和激情,还要耐心开导,想尽办法启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振作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等待。

有时学生答非所问,或者故意南辕北辙,就是答不到问题的点子上。这种情况要认真分析,谨慎应对。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不生成”状况,主要是这两种原因:学生不愿意或不敢回答教师的问题,对自己的回答没有一定的把握;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不理解,感到无从下手、无法解决。对于学生的不生成,大部分教师往往将责任归咎于学生的不配合。很显然,这种归罪是错误的,也是无理的。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分析,灵活机动地处理。如果学生不生成是由于教师预设难度过大,学生无法“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话,教师就应以学定教,及时灵活地调整。首先降低问题坡度,将问题分解、细化成若干个有机联系的小问题。其次点拨关键思路,即在问题解决的最关键处加以点拨、引领。对于师生关系不和谐造成不愿生成、不能生成的境况,教师要施展教育智慧耐心疏导,要学会正面激将——激发斗志。只要教师采用正面、积极的激将法,学生会很快激发起斗志,就会被教师的激情和热情所感染。

二、引导学生科学思考,理性作答,努力实现从低端、浅层、低效生成走向高端、深层、高效智慧生成

有时候,对于教师所预设的问题,学生生成只是浅层次的,浮于问题的表面,没有真正体现数学思维的有序性、深刻性与灵活性,所生成的一些问题没有价值,没有思维含量。

学生之所以出现浅层、低效生成,首先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问题的情境性和趣味性,而忽视了情境只是问题的载体。其次,问题缺乏指向性。再者,学生思考问题时缺乏层次性与条理性,只习惯于从已知条件和目的中寻找答案,而不善于从多种假设和构想中寻找答案。只求同而不求异。第四,学生思维呆板,不求变通,回答问题不够灵活。不少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仅仅考虑到一些浅层的、表面的东西,略有眉目便不愿再多想、细想、往深处想,总想依赖和等待现成的结果。思维中不敢大胆地跳跃、转向,而是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思维懒惰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生成从表面化,低层次走向深层、高效,首先,要让教师懂得创设数学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题内容和形式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其次,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有针对性,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漫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思维方面抓起,使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再次,要让学生懂得,不但要掌握知识、懂得如何解决问题,更应该明了问题解决所需经历的数学思维过程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第四,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而且要让学生真切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积极引导学生从另类生成走向灵动、智慧理答,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

有些时候出现学生在自主探索或合作研讨时所生成的观点、方法和策略有所偏差或错误,甚至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尤为“奇特”“别样”,这时就需要教师相机而动、因势利导,让学生从偏差、另类生成走向灵动、智慧理答。

数学课堂生成应该有其基本要求:生成必须是经过思考、有价值、有意义、符合生活实际的结果。数学课上,经常有学生做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而有些教师却基于“多鼓励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的态度,冠以“有个性”的美名加以赞赏,一概用“你真棒”“想法很好”做“糊涂裁判”,只注重评价的激励价值,而忽视了评价的导向功能。教师的评价导向错误,使学生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回答,误以为很科学,很有价值。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科学性的培养,及时指出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科学总结,理性作答。

要想使学生从偏差、另类生成走向灵动、智慧理答,教师首先要宽容接纳,鲜明引领。对于学生的奇特生成,教师在宽容接纳的基础上要态度鲜明地进行引导,以免失去了应有的“数学价值”。当然,这种引领既要指出学生的闪光点,又要给出思维的方向。其次,可以采用点击放大、清晰感受、理智筛选、激活“亮点”等策略。

总之,一个智慧的生成,一节精彩的课堂,更多地来自教师临场精彩的智慧引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及时捕捉灵感,合理把握各类生成时机,从容、灵活地进行处理,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从而巧妙地转移话题,摆脱窘境,开展和发掘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数学生成,课堂自然就能引发高潮,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条理性浅层智慧
写文章要有条理
2004—2017年瓦房店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YL区块某探井浅层气危害评估
近30年陈巴尔虎旗地区40厘米浅层地温场变化特征
大学数学课堂:老师可以做得更好
三“三”两“两”通“航天”
有智慧的羊
学会做事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