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4-07-19黄涛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初中生物教学学生

黄涛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既要解决自身的认识问题,又要精心策划教学全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做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等六个方面,方能达到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生;主体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不同的课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和手段有所不同。笔者拟联系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几点认识。

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处理好“四个问题”

1.师生角色。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三要素。“主动发展”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就得扮演教学活动中的“导演”,由传统的设计自我向设计学生转变。换言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通过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这种做法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例如:在做解剖实验前,教师先将解剖结构图画在黑板上,再标上下刀路线,让学生先看清图示,然后动手来做,教师则在一旁指导和点评,充当“导演”角色。

2.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感状态,它是一种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的形成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环境影响课堂上师生的行为、思想、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即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实践证明,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斥着消极、冷漠、沉闷的心理气氛,师生关系就很难融洽,同学关系也很难友好。这种心理气氛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反之,积极、和谐、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可以帮助师生、同学间建立和谐关系,学生也容易产生满意、愉快、互助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他们就更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3.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这一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主角,主动学习,不被动接受知识。要建立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应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学生自我发展的同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想方设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认知的全过程,最终达到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又浅显易懂,因此教师在讲授每一个问题之前,要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然后让其自主学习。比如在讲“生物的遗传”(初二生物下册)一节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遗传是什么?遗传通过哪些途径实现?遗传存不存在物质基础,如果有,是什么?亲代性状能传给子代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就该课的重点、难点提出另外的问题:发育为雌性的受精卵细胞和发育成雄性的受精卵细胞的区别在哪里?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总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就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交换观点,随后教师总结点拨,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比较理想的主体参与模式。

4.合作学习。个人主体性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集体活动或社会生活,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主体性能到充分发挥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中,其社会化进程得到加速,主体性得到发展。在实践性很强的生物课中,教师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在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教师要做到“六个方面”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在学习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目标的展示方式多样,可由教师展出,也可由学生归纳。如“鸟类的多样性”(初一生物下册)一课,内容零碎,不便讲授。如果上课前教师先给出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照着目标看书,动手动脑,归纳知识点,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2.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备学法。教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如何让他们通过动手、动眼、动脑,把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从而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在授课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在实验课上,先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调查表明,学生非常喜欢独立完成实验。同时,他们通过亲自触摸、观察、实验,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思维活动程度也大大增强。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设生物学习情境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观看录像、观察实验、阅读材料、分析图表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抓住契机,启发学生的灵感。有趣的问题可以把学生组织调动起来,也可以实现知识点的过渡,这样也就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初二生物上册)一课,在讲完发酵的原理之后,教师应创设一个学生分组实验、质疑、释疑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小组实验。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提出连贯性的问题。生物的知识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不仅要相互联系,而且要层层深入,要能使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去思考,形成一个连贯系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质疑与答问,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加深理解和记忆,又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层次设计要与学生的个体能力层次相适应,应从学生潜在的水平出发,巧妙地设计思考的阶梯,诱使学生层层推理,步步深入,逐级而上,最终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

5.组织小组讨论。当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而苦于得不出结论时,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让其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不同人的观点。对教材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如种子为什么会萌发,细胞怎样分裂等,这些讨论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乐于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带着疑问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使他们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发挥主体作用。

6.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归纳总结。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每学完一章内容,教师就要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要求他们理出该章的知识框架,使其对该章知识有条理清晰的全面认识。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所学内容,不仅能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状况,还会促使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发现学习规律,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过渡到“会学”,进而达到能力飞跃。

总之,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认清教学活动中师生各自的角色和地位,并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其次,要精心策划每一堂课,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准备好每一个问题;最后,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并及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也不至于蜕变为有名无实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6.

[2]钱永吟.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A]文理主编.中华创新教育论坛[C].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46.

[3]白鸿胜.行动与研究——提高中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48-162.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初中生物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