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传统教育要“扬弃”

2014-07-19赵冬喜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念新课程传统

赵冬喜

新教程教学改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改革,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因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新课程教学改革不能对传统教育的思想、方式、经验、评价等方面都全盘否定,一味地追求“现代”,而要对传统教育“扬弃”。

一、扬弃传统教育思想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无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传统教育思想也是无数教育智慧的结晶。在教育工作中,一些教育者由于不能全面理解传统教育思想的内涵,造成部分教师产生了完全否定传统教育的意识。例如:过去我们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许多人过分理解为平等发展,忽略了学生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个性差异,抛弃了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奴隶”。实际上,这种教育理念也是与传统教育思想相悖的。总之,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的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不是“重起炉灶”,而是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整合,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二、扬弃传统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课程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尽管有不足之处,但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计算机辅助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片面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计算机课堂教学完全取代“传统”的时代已经到来,因而每节课都运用多媒体,忽略其必要性,置课堂效果于不顾,置教材特点于不顾,一味地追求表面“秀”。当然,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辅助课堂教学设施,具备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其作用是不可抹杀的,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恰当运用,乱用不如不用,滥用不如妙用。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应是立足现实、推陈出新,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全盘抛弃。对那些教师已经熟练掌握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摒弃,而且应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使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扬弃传统学习方式

大力提倡主动学习是课改的必然,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主动学习方式,无疑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最佳学习方式。它能使学生相互启发,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任何合作学习都要在教师的指导和有效的调控下进行,所以,教师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讲,“讲“仍然是接受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只让学生各抒已见而没有教师恰当的讲解和点拨,学生的思维就不能深入;如果仅有学生的体验与感知,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很难得到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审时度势,当讲时则讲,不当讲时不讲。总之,讲的多与少并不是区分学生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分水岭,放弃教师有效调控与指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都不可能实现新课程目标。

四、扬弃传统评价方式

新课程改革中,既要转变教学观念,也要转变评价观念,要变“甄别与选拔”的应试教育观为“顺应时代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素质教育观。评价教育质量这一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内容方面,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评价学生潜能的挖掘过程;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智力,又要评价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单纯以纸笔测验对学生评价的单一方法,不应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应减少对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核,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猜你喜欢

理念新课程传统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用心处事
少年力斗传统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清明节的传统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