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2014-07-19余丽
余丽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提问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师生互动、绘声绘色的好课,总是离不开精彩的善问活答。因此,探究课堂提问就很有必要。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方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
一是重数量,轻质量。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是重形式,轻实效。设计的问题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设计的问题抛出之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没有时间思考。
三是答案被教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二、课堂提问的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沟通的主要途径。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1.分层提问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课堂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着重引导他们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让其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前提下稍有所提升;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让其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解决基本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能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命题、定理、证明”时,笔者在巩固概念的时候设计了一个“默契搭档”环节:请找一位搭档,一位同学在下列条件和结论中选择两条构造成命题,另一位同学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这个问题的设计看似很难,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回答。因为每一位学生都会选择两个命题组合到一起,而另一位学生只需要按照规则进行改写。结果学生构造出的命题五花八门,其中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精彩纷呈。对这个合理性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课堂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从而有效地巩固了命题的概念和改写。
2.灵活设问,引导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若问题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动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若问题设置太难,学生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复习二次函数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1)已知点A(2,y1),B(-2,y2)是二次例函数y=3x2+2x-6图象上的两点,请比较y1,y2的大小。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方法:代入求值,利用增减性,根据图象判断。笔者再出示第二个问题:已知点A(2,y1),B(-2,y2),C(-3,y3)是二次函数y=3x2+2x-6图象上的三点,请比较y1,y2,y3的大小。学生顺理成章地尝试了上面的不同方法,并且对上面的方法进行比较,了解了各种方法的优劣。第二个问题的设计具有层进性,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更深、更广。
3.把握时机,连续追问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要连续追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解决一个特殊形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变式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化用,得出规律,发现问题的关键,得到新的结论。
例如:复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出示题目:如图,直角梯形ABCD,AD∥BC,∠A=90°,∠B=90°,∠DEC=90°,试说明AD,AE,BE,BC之间的关系。
因为对图形很熟悉,学生很快找到四条线段的关系。此时教师追问:“如果把这个图中的三个90度改成60度,这四条线段又有什么关系?”学生试着用第一步中找相等角的方法,证得△ADE与△BEC相似,进而得到四条线段成比例的关系。教师又追问:“如果把60度改成130度,是否也有相同的结论呢?”学生思考片刻,马上得出肯定的回答。教师问:“现在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就能得到:当∠DAE=∠DEC=∠EBC时,AD、AE、BE、BC都是成比例的。变式追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方法,熟悉了图形特征,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总结
首先,要明确学生回答得“对不对”,这是绝对不能含糊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其次,评议回答“好不好”,应当从所教内容是否学到手、学习的内容是否巩固、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提升几方面进行分析。
总之,所谓数学课堂中提问的策略,其实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发现、寻找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以合适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不同的、他所需要的发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提问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师生互动、绘声绘色的好课,总是离不开精彩的善问活答。因此,探究课堂提问就很有必要。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方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
一是重数量,轻质量。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是重形式,轻实效。设计的问题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设计的问题抛出之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没有时间思考。
三是答案被教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二、课堂提问的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沟通的主要途径。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1.分层提问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课堂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着重引导他们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让其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前提下稍有所提升;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让其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解决基本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能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命题、定理、证明”时,笔者在巩固概念的时候设计了一个“默契搭档”环节:请找一位搭档,一位同学在下列条件和结论中选择两条构造成命题,另一位同学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这个问题的设计看似很难,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回答。因为每一位学生都会选择两个命题组合到一起,而另一位学生只需要按照规则进行改写。结果学生构造出的命题五花八门,其中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精彩纷呈。对这个合理性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课堂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从而有效地巩固了命题的概念和改写。
2.灵活设问,引导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若问题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动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若问题设置太难,学生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复习二次函数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1)已知点A(2,y1),B(-2,y2)是二次例函数y=3x2+2x-6图象上的两点,请比较y1,y2的大小。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方法:代入求值,利用增减性,根据图象判断。笔者再出示第二个问题:已知点A(2,y1),B(-2,y2),C(-3,y3)是二次函数y=3x2+2x-6图象上的三点,请比较y1,y2,y3的大小。学生顺理成章地尝试了上面的不同方法,并且对上面的方法进行比较,了解了各种方法的优劣。第二个问题的设计具有层进性,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更深、更广。
3.把握时机,连续追问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要连续追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解决一个特殊形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变式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化用,得出规律,发现问题的关键,得到新的结论。
例如:复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出示题目:如图,直角梯形ABCD,AD∥BC,∠A=90°,∠B=90°,∠DEC=90°,试说明AD,AE,BE,BC之间的关系。
因为对图形很熟悉,学生很快找到四条线段的关系。此时教师追问:“如果把这个图中的三个90度改成60度,这四条线段又有什么关系?”学生试着用第一步中找相等角的方法,证得△ADE与△BEC相似,进而得到四条线段成比例的关系。教师又追问:“如果把60度改成130度,是否也有相同的结论呢?”学生思考片刻,马上得出肯定的回答。教师问:“现在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就能得到:当∠DAE=∠DEC=∠EBC时,AD、AE、BE、BC都是成比例的。变式追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方法,熟悉了图形特征,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总结
首先,要明确学生回答得“对不对”,这是绝对不能含糊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其次,评议回答“好不好”,应当从所教内容是否学到手、学习的内容是否巩固、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提升几方面进行分析。
总之,所谓数学课堂中提问的策略,其实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发现、寻找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以合适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不同的、他所需要的发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提问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师生互动、绘声绘色的好课,总是离不开精彩的善问活答。因此,探究课堂提问就很有必要。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方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
一是重数量,轻质量。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是重形式,轻实效。设计的问题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设计的问题抛出之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没有时间思考。
三是答案被教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二、课堂提问的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沟通的主要途径。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1.分层提问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课堂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着重引导他们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让其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前提下稍有所提升;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让其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解决基本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能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命题、定理、证明”时,笔者在巩固概念的时候设计了一个“默契搭档”环节:请找一位搭档,一位同学在下列条件和结论中选择两条构造成命题,另一位同学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这个问题的设计看似很难,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回答。因为每一位学生都会选择两个命题组合到一起,而另一位学生只需要按照规则进行改写。结果学生构造出的命题五花八门,其中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精彩纷呈。对这个合理性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课堂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从而有效地巩固了命题的概念和改写。
2.灵活设问,引导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若问题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动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若问题设置太难,学生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复习二次函数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1)已知点A(2,y1),B(-2,y2)是二次例函数y=3x2+2x-6图象上的两点,请比较y1,y2的大小。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方法:代入求值,利用增减性,根据图象判断。笔者再出示第二个问题:已知点A(2,y1),B(-2,y2),C(-3,y3)是二次函数y=3x2+2x-6图象上的三点,请比较y1,y2,y3的大小。学生顺理成章地尝试了上面的不同方法,并且对上面的方法进行比较,了解了各种方法的优劣。第二个问题的设计具有层进性,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更深、更广。
3.把握时机,连续追问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要连续追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解决一个特殊形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变式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化用,得出规律,发现问题的关键,得到新的结论。
例如:复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出示题目:如图,直角梯形ABCD,AD∥BC,∠A=90°,∠B=90°,∠DEC=90°,试说明AD,AE,BE,BC之间的关系。
因为对图形很熟悉,学生很快找到四条线段的关系。此时教师追问:“如果把这个图中的三个90度改成60度,这四条线段又有什么关系?”学生试着用第一步中找相等角的方法,证得△ADE与△BEC相似,进而得到四条线段成比例的关系。教师又追问:“如果把60度改成130度,是否也有相同的结论呢?”学生思考片刻,马上得出肯定的回答。教师问:“现在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就能得到:当∠DAE=∠DEC=∠EBC时,AD、AE、BE、BC都是成比例的。变式追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方法,熟悉了图形特征,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总结
首先,要明确学生回答得“对不对”,这是绝对不能含糊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其次,评议回答“好不好”,应当从所教内容是否学到手、学习的内容是否巩固、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提升几方面进行分析。
总之,所谓数学课堂中提问的策略,其实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发现、寻找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以合适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不同的、他所需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