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标为纲夯实考点提升能力

2014-07-19王爱忠张金生

试题与研究·中考思想品德 2014年1期
关键词:考点基础知识思想品德

王爱忠++张金生

近两年,各地思想品德学业水平测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反映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的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立足于思想品德学科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注重能力考查,特别是知识的整合能力、知识储备的综合提取能力、分析解决情景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有利于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针对近两年各地思想品德学业水平测试题的特点,笔者以 “权利与义务”考点为例,谈谈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复习策略,希望对备考学生有所帮助。

一、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复习目标

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明确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走出按顺序简单重复复习的误区。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与自我、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在与自我关系中,“成长中的我”包括“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心中有法”三部分内容;“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中,有“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权利与义务”三部分内容;在“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有“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三部分内容。我们以其中的“权利与义务”考点为例来看课程标准中课程要求的具体内容:

1.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5.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课程标准中出现的如“知道”、“了解”、“懂得”、“分辨”、“认识”、“理解”这些动词,是在提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程度标准。“知道”、“了解”、“认识”等主要是指对基本事实、概念、原理或观点再现或再识的能力,而“理解”是指在前面这些动词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解释或推理的能力。“感受”、“体会”、“体验”这些动词,是包含着学生个体情感和态度在内的道德体验,从普遍的道德规范的认知进入到个体道德体验,是将普遍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现。而“关心、尊重、养成”等动词则落实到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层次和最终品质的养成,内含对前两个层次的要求。

二、结合考点与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中体现考点要求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知识吃透。由于各地教材是“一标多本”,命题主要体现课标要求,所以我们要依标据本而又不拘泥于本,重在引导学生把握教材中能体现考点要求的核心观点和主干知识,夯实基础。

以“权利与义务”这一考点为例,在了解具体复习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回归教材,梳理考点。详细考点参见本期“考点四珍惜权利履行义务”一文的“考点扫描”部分。

三、构建知识网络,提升整体思维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曾经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我们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内容准确把握每个考点的具体要求。复习中可围绕考点要求并结合教材内容,一般从“是什么(含义、表现、特点等)”“为什么(原因、作用、意义等)”“怎么做(要求、方法、建议等)”三个角度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相关考点的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观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主题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打破章节界限,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使其看一点,连一线,带一片,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知识,提升整体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全面而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如对“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构建如下知识网络图:

四、以时政热点材料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盘活考点知识,拓展学生思维

近年来的各地中考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或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时代气息。联系生活,关注热点,深入复习,不仅能使学生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学以致用、感受学习的乐趣,更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命运、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品质,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在复习中,应注意结合考点搜集年度内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时政热点材料、典型案例,做到有备无患。同一个考点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时政材料或案例与之相联系,或是同一个社会热点关联多个考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考点进行分析与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盘活考点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整合。

如在复习“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这个考点时,我们可以联系近期发生的“秦火火”、“立二拆四”被刑事拘留事件,也可以联系《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连续发表多篇署名文章,捏造事实对中联重科进行诬蔑诋毁,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商业信誉并造成重大损失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享有的言论自由都是受到法律限制的,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如果散布谣言、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发布有损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言论,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如在复习“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这个考点时,我们可以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及每年的3·15晚会曝光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辨别权利,学会依法维权等,这样既盘活了知识,又增强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要注意的是:在每个考点的复习中,教师应精选相关的时政热点材料与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创设情景,辅之以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通过适度练习,训练学生运用相关考点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并对解题方法、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答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在解答材料型的题目时要引导学生尽量回归课标与教材,使用课标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核心观点、学科用语回答问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书写工整,字体规范,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等。

猜你喜欢

考点基础知识思想品德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清律的基础知识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掌握基础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