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7-19叶圣治
叶圣治
摘 要:目前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理念仅仅在新授课教学环节中得到渗透,而往往忽略了在复习课中的体现。复习课授课质量、方法对于学生系统地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影响很大。在重视新授课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在复习课教学中也要渗透新课程理念,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科学;复习教学;有效性
通过复习,能够突出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觉整理知识,回顾、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方法和策略。复习课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探究。笔者认为,复习课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精选习题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系统地梳理学科知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
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词汇当中,科学课似乎是一个中性的名词。它的重要性比不上语文、数学,但又比其他“艺术类”科目要好一点。这种观点的流行与学生平时很少涉及实际建模问题、应用意识不强、忽略了科学与实际的联系等因素有关。那么,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呢?
1.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
根据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组织与描述科学问题。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引出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如:在复习“磁体的基本性质”(南北性、铁磁性、磁性强弱不均性、同名相斥、异名相吸性)时,分别由学生列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各种性质的具体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的使用等),这样既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标,又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触手可及,而且具有为人类造福的使用价值。
2.注重应用所学科学知识
对于科学知识的应用,不能简单地视为只是加深对它的理解和掌握,而要站在科学应用的高度来认识,其着眼点应是对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作用的分析。如复习“自然界中碳循环”后,提出:“事实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即温室效应),其原因是什么?”针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学生回答:“产生多而消耗少。”简短几个字,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课堂精彩,而且自然回答了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
3.重视把符号、模型等科学表示方法以及各种语言形式之间换的教学
要从整体上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正规与科学、有计划与有针对性的、较扎实与持久的训练。如:在复习“家庭电路”时,要求学生回家测定电冰箱的电功率,不同学生利用的实验原理都是p=w/t,测量方法和实验数据都正确,但结果却大相径庭。面对这种困惑,要求学生回家再测定电水壶的电功率,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践,学生很快找到问题所在,原来电冰箱是间断性工作的,在测定电冰箱的电功率时,要让压缩机一直工作着。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动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把复习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或呈现方式表达出来,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提高其复习兴趣,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复习课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就尤为重要。对于一些比较繁琐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应介绍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提高记忆的目标性、计划性、调节性等。对于一些前教学内容,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加工整理,使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再现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到了复习阶段,特别是中考前的总复习时,学生几乎被淹没在一片“听、练、考”中,要么是机械重复所学知识,要么就是题山题海地训练,课堂缺乏生机活力,学生多为迫于升学的压力而学习,一个演示实验几乎成了一个奢望。若课堂中创设实验无疑就是一支兴奋剂,它给课堂注入的将不仅仅是那点知识,更主要的是一种活力和生命。
总之,教师要从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出发,设计和实施复习课教学,增强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活化学习方法,体验知识价值,提高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施农农.中外初中自然科学全科教育研究与比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伊冬梅.浅析新课程环境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