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2014-07-19李凤兰
李凤兰
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理念有效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新课程改革提出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发展融为一体。如果教师一味地讲授数学定义、定理、公式、例题,而不倡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勇于探索。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体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打破以前“应试教育”模式而转向“素质教育”,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教师要从课堂的“传授者”转变成“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差异性,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性,摒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教学方式有效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要达到有效就必须转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
1.转变教师教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转变传统、单一、他主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多样化、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开放学生的全部感官,把知识的学习变为他们生命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的领悟,提高技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有效
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情境创设。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作为一节好课的幕后策划者,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它关系到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课以及本堂课能否顺利进行。
2.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
3.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
四、教学辅导有效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课后也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辅导训练,其中选题是关键。笔者搜集和编制了双基训练题、中等解答题,适当布置一些附加题(变式题、加深题)。针对班级情况确定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课堂的关注,练习的面批、订正等。采用先练后批再评讲的方法,教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针对题型进行发散,举一反三解题,通性通法,各类题型的多种解法,重点讲解学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依据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