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2014-07-19锁亮
锁亮
摘 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要构建高效且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师应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精心设计学案,尤其是精心设计好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自主;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深层次思考和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寻找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求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有着自己的看法、理解、思考,教师要能够看到这一点,才能吸引学生参与,突破“预设”的囚笼,变“预设”为“生成”,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才能使数学课堂异彩纷呈,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活力。
一、提升教学理念,确立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相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也就是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的关系,树立“全人”的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心中有了学生,有了“教学生一天,想他们一生”的理念,才会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才能主动追求有效教学的动态生成,为学生一生的发展着想。更新观念,提升理念,才能促使教师深入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策略,从而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二、注重师生关系,唤醒主体意识
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有所动态生成?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它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增强。
三、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间
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应该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笔者在教学中时常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一些新颖巧妙的互换方案,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预设学生在这节课可能达到的目标;其次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设计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互动方式及产生的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笔者在教学时一般从三方面设计学案:本节课设计的问题;练习巩固,目标达成;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四、驾驭实施过程,培养自主能力
如何使教学预案“鲜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中。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涌现的动态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的过程,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
例如:笔者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的教学中,由研究连接三角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关系,探究连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有什么特征进行拓展迁移。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此题难度较大,教师可把问题慢慢引向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发现问题的实质,连接中点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有关,从而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五、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课的乐趣,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精心设计导入,在教学中既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愉快地学会认识数学和应用数学。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活力。正如钟启泉所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