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建设学习共同体
2014-07-19吴烨
吴烨
摘 要: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在对话中建设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理论,重点探讨该理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侧重对基础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课堂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科学的教学策略对改善教学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充分地挖掘教学资源,通过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一、在对话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理论
所谓学习共同体,指的是以知识的构建作为学习平台,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发挥群体动力的优势,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共同体又叫学习社区,主要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通过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因此,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侧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从而自然地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促进双方的进步。
在对话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生自尊心和归属感的有效方式。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与周围同学属于一个团体,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实现共同建构知识和分享知识的目标。简而言之,学生在进行交流中可以发现不同的信息,发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进而促进学生对自身观点的思考,最后进行重新地组织,实现学习的进步。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具体应用研究
1.学生与文本对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指让学生充分地与课文文本进行对话,学生与文本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尤其是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地欣赏到古今中外的大量优秀范文。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处于一种无功利的状态下进行阅读,从而更好地接近原创者的心灵,体验原创者的情感世界。
比如:在进行鲁迅《祝福》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正式进入教学前给学生提问:大家对鲁迅这个人物了解多少?之前读过鲁迅的哪些作品?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巧妙地过渡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大致的阅读,学生通过初步的语感体验,达到对《祝福》一文的整体感知。比如,对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主要地点、主要事件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掌握文章的难点。如文章中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描写,其中鲁四老爷对祭祀祖先的仪式非常重视,妇女的三从四德等。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教师也参与其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祝福》一文中的线索,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祝福》一文中主要采取倒叙的叙述方式,描写祥林嫂在富人的一片祝福声中寂寞地死去,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同时,这种叙述方式也给学生埋下伏笔: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
最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品味和感悟。《祝福》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把握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以及作者的爱憎之感。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录像,让学生能够真正替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与学生对话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更好地让学生展示自己和倾听他人,从而进行相互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应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变成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
诸如,教师在进行《祝福》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并进行讨论。其中,文章中涉及到“一个日子”“二次微笑”“三种眼神”“四场大雪”和“五张账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将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分别负责这五个细节,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段落,并且探讨这些细节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要仔细地听完,并引出正确的见解。
3.学生自我对话
学生进行自我对话是指学生在进行对话前,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在对话后,学生的理解是什么。比如:学生在正式进行《祝福》一文阅读之前,可以对自己提问: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对这些问题事先猜想,然后记录下来。当对文章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回过头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学生找出两次回答的差异,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对话中建设学习共同体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发挥对话在建设学习共同体中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晓霞.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研),2011,5(6):102.
[2]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11.
[3]时长江,刘彦朝.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意蕴及其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