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教学探讨

2014-07-19丁占涛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磁通量感应电流分析

丁占涛

虽然已经实行新课改好几年了,可是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课堂还是完全被教师主宰,教师说了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起主体作用,是舞台的焦点。教师讲解知识,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理解、消化、掌握知识。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不能一概否定。不过“听”毕竟是比较被动地接受,类似灌输,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把问题一个个抛给学生,引起学生思维的矛盾与斗争。学生不断思考、交流、讨论、论证,当思维打结了,教师就引导学生把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才发挥了主动性。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表达体会和见解。当学生表述出正确的见解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问:“你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从而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以便采取相应的启发措施,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当学生有创见时,要热情鼓励,当学生讲不出什么见解时,教师更要满怀信心地启发引导,尽量使学生谈出体会,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下面是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的一些探究及尝试。

一、构思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大胆初步设计了行动方案:(1)先让学生成立讨论小组。课堂课下都可以讨论。(2)教师课前先布置好下一节课要上的内容。针对下节课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先让学生自己看课本,查相关资料,想方设法将这几个问题弄懂。(3)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创设环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然后请小组代表给大家讲。这时,教师与学生换位,坐到学生的位置上,让学生上讲台去讲,只要学生将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下面的学生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向小组中的成员提问。最后教师再详细点评,补充。(4)课后作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清楚的内容、课堂的感受写到作业本上,然后再配一些相应的巩固题,一起上交,由教师仔细批改。第二节课一开始就针对上一节的内容进行讲解点评,让学生进一步巩固。

二、实施

在此以“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为例进行说明。

学生先在各自组成的讨论小组中讨论第二天的实施方案。正式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我首先介绍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使他们了解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和思路,进行科学思想的教育。(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把导线放在磁场当中想得到电流,试验失败了,这表明利用磁场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法拉第试验了10年才找到这个条件。)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下面讲的重点内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上来。接下来让学生讲如何理解磁通量以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第一小组推举他们的组长王凯南同学上来讲。也许是第一次上讲台与大家进行交流,他显得非常紧张。他首先直接告诉大家磁通量的概念和公式,然后画图给大家进行解释。接下来他请同学来回答磁通量的单位。下面的学生也积极地配合他。可是当他写出1Wb=1T·m2=1V·s让大家进行推导时,学生则显得无从下手,这时他引领大家一起来推导:Φ=BS=■=■=■=Ut。讲完这之后,其他小组成员就对他讲的磁通量的概念提出了异议:Φ=BScosθ和Φ=BSsinθ,让他进行解释,这时王凯南就显得力不从心。其他的小组成员主动给予了回答,不管是Φ=BScosθ还是Φ=BSsinθ,两个公式的目的就是把B与S转化成垂直。(这时我感到非常高兴,说明已经有学生理解了磁通量的公式。)同时他还指出从磁感线的角度更容易理解磁通量。但是对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他直接让学生观察他怎样做实验,是否有感应电流的产生,但是并没有进行分析,然后直接得到课后的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有感应电流的产生。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很牵强。我上台,该补充的补充,该指正的指正。但是,课堂时间不够用了。

当时我请了几位教师一起听课,课上完之后请他们提意见。他们普遍认为:(1)王凯南及讨论小组的学生不仅对磁通量概念的理解掌握得不太好,而且对如何产生感应电流的实质也没有发掘出来。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没有摆脱教师的束缚,学生思考的问题少,没有抓住课本的中心及问题的本质,只是流水一样将这堂内容完成。对此我在点评的同时,教给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的方法,如通过实验边演示边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实质是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在发生变化。(2)学生占用的时间过多,整体设计不够合理、紧凑。他们提议:每堂新课让学生只讲一个问题,让学生间相互讨论。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点评,又可以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接下来,在上第二个班的课时,我只让学生上来讲如何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至于磁通量的概念由我先讲解,当讲到“感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时,再请下面讨论小组的成员上来讲解。有位学生上来,边操作实验边引导同学观察、分析。他是以初中所学的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进行讲解的。他先引导大家找闭合回路,然后找有效面积,再分析该回路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找规律,最后再以其他的几个实验验证刚才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这时,下面的学生又提出问题“如何能使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个小组的其他成员便纷纷进行解释。有的学生提出用磁通量的公式可以很好地理解Φ=BScosθ(θ为回路面积与B的夹角),只要回路面积S的大小以及磁场方向与面积的夹角θ三者之一有变化,都有可能引起磁通量的变化。最后我上讲台进行点评,总结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首先让学生明确研究对象,搞清楚要分析的是穿过哪个闭合电路所包围面积的磁通量,因为有的实验装置中不止包括一个闭合电路,然后再判断它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以及磁通量变化的原因。

通过几堂课的实践,我明显感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知识的衔接也紧凑了,条理也分明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了。

三、反思

1.通过师生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参与、合作的学习策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在小组的讨论中,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互取长补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他人见解的判断和对自己见解的评价,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参与学习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2.教师要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重视问题设计的启发性与创造性。要尊重学生的尝试,即使学生的想法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也应给予理解和尊重。要改变那种刻板僵化、追求形式、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定位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追求教室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质与量。

3.教师要创设好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材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实际出发,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可行性探究活动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应难易适度,既要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又含有需要经过分析、探索、比较、综合等思维活动才能得出结论的未知成分。

4.实现积极评价,营造创新氛围。积极评价是创造性教学的有效手段。它要求教师对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成果,要坚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尽量做到不批评、不指责。实践证明:实施积极评价要做到评价内容激励化、评价标准个别化。这样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而且能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是对的”,使学生的行为有明确的正面依据,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彻底改变上课时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师生互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引入游戏、知识竞赛、学生演讲、组织讨论、学科调查等形式。

猜你喜欢

磁通量感应电流分析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磁通量概念解读
楞次定律释疑
《愣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五类常考问题解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