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4-07-19许伟
许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软件、动漫等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社会对动漫人才的大量需求,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建立了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就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及较强的影视动漫画设计和制作能力,能适应动漫画艺术制作、影视、广告、出版物、网络媒体、多媒体软件制作、计算机游戏开发等领域内工作的高等应用性专业人才。而高职学生往往具有学习基础不扎实、自身控制能力不够强、眼高手低、逆反心理强的特点,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无疑是一项艰的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
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由于发展过快、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欠缺等原因,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从师资力量上来看,本专业缺少与影视特技、三维技术、游戏开发、产业管理等相关的师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基本上是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院校的中坚师资力量都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或艺术专业。计算机教师有很好的技术能力,但缺乏动漫游戏创作能力;美术教师虽具有一定的美术、艺术底蕴,但对先进的软件应用技术了解不深。另外,大多数教师缺乏从事动漫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缺乏与企业的互动。
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只有3年的时间,大一文化理论课内容偏多,基础训练又占用大量的时间(学生入学时大多数没有基础),大三又只有半年的课程时间,三年下来,专业学习的时间仅有一年半。这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识掌握不熟悉,培养出的学生与其他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力上差别不大,没有动漫专业独特的专业竞争优势。动漫理论基础薄弱,使得学生对技术的运用也是一知半解。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教学盲目,教学内容和实际偏离,没有体现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差别很大,本科动漫制作专业培养的学生是从编剧、导演到分镜头的绘制都要求掌握的综合性高端人才,而高职培养的出来应该是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基础和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能圆满完成任务的制作型人才。
此外,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人才定位不明确,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设施匮乏,教学与动漫行业合作不紧密,实验、实训、实践、实习环节组织混乱等问题。因此,要做好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大部分教学停留于课堂,必要的实践流于形式,学生对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能力认识不足,最终导致学生从业能力缺乏。
二、教育对策
综合上面所述几点,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完善一套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具有实际可行性的能力培养方案。一个专业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力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其对于高职院校动漫设计制作专业的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培养方案设置要参照教育部提出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中心,是面向2l世纪,增强富有时代意义的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综合考虑动漫行业的特征及我院动漫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本专业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确定了如下几点基本的原则:
(1)以服务就业为第一原则,以动漫产品的实际制作流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依据动漫产品的设计、制作流程,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顺序,设计课程模块,安排教学进程,使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次序和本专业的产品制作流程基本保持一致,学生学过了相应模块的课程,就有能力制作出相应制作工序应当获得的产品。整个教学过程走完,学生也就了解了整个的产品制作流程并掌握了相应的基本技能。
(2)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市场的需要及学生个人兴趣和基础能力的不同,设计2~3个可由学生选择的课程学习方向,进行专项技能培养。设计多个动漫在不同行业应用的课程分支方向,进行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及行业应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得学生毕业后,不但具备动漫从业人员必须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其中的一个主要就业方向上、在某个主要应用的行业中,具备工作所必须的能力。
(3)实践教学与实际制作要求紧密结合的原则。引入真实应用案例,营造真实工作氛围,进行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具备相应岗位的生产、制作能力,在就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教学进程采用“串并结合”的原则。采用教完一门课程再开始下一课程的“串行”方式,进行逻辑连贯性较强、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授。采用多门课程同时进行的“并行”方式,进行理论性较强、学生掌握周期较长的课程的教授。使课程教授的进行过程符合学生对知识、技能吸收并掌握的客观规律,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同整个动漫产业链的联结也是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所不能忽视的。高职院校除了要积极参与企业的动漫项目实践外,也可以采取更主动的姿态,将学生的优秀创意推销出去,转化为有商业价值的动漫项目,发挥高职院校在动漫产业的龙头作用。唯有这样才会不断有新鲜血液被注入,毕竟动漫是个充满朝气的、需要不断有年轻人怀抱理想为之奋斗的产业,新技术的开发、新理念的创作都离不开他们。与社会、市场接轨才能真正保持这种更新,才会不断有新作品推出,才会被大众所接受,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学校应培养国际化、实用化、个性化动漫人才,为学生接受最先进的现代动漫教育提供平台。
第二,与动漫行业联动,加强校企合作。
推动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要的特色。动漫制作需要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设计和制作型人才,而职业教育的特点正好适应动漫产业发展对基层人才的需求。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建设要着重于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点、能力点及职业素养行为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以及完善课程结构,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避免工作后再培训造成的资源浪费。在教学中,要以人才为根本,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以“技术”为关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企业和学校共建实训平台,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建立定向、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满足了岗位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软件与制作技术。而在企业学习培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他们对动漫行业现状和企业工作的了解,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和素质,解决了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相对人才紧缺的问题。
三、结语
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培养必须以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动漫产业的需求为主要目标,才能解决目前的动漫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产业需求终端之间存在的错位问题。我们应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及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这是动漫教育工作者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海.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建设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23).
[2]高兴.“动慢”造型设计教学点滴[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3).
[3]王民川.“项目式教学法”在《动漫设计》课程中的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