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C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7-19刘红云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学生

刘红云

摘 要:本文针对现代中职生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提出一些问题,并围绕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这个问题,运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和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和具体方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学生;C程序设计

C程序设计课程一般在二年级时开始开设,一年级时开设的专业课程一般为OFFICE系列以及FLASH动漫设计、DREAMWEAR网页设计等,这些课程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较多,理论性不强。特别是能做到所见即所得,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而C语言课程理论性大大增加,内容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编程时前后连贯,书写要严谨细致。这些都是学生平常没有养成的习惯。如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做到有效性,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方式

创设理想的教学方式,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教案资源设计教案,以提高备课质量。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资源共享,通过浏览、选择,组编设计成一个个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难以理解一些概念的内序流程的控制。如C语言中的函数分为库函数和自定义函数,自定义函数的内容分为函数的定义和调用。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这些内容感到困难,不知道函数该返回什么值,函数应该有多少个参数,这些参数是什么类型,而教师通常也是简单地罗列语法,从函数形式、参数等方面分别进行介绍。我们花了大量时间详细介绍函数形参、实参等概念与语法知识,到后面的函数编程等实用知识讲授时学生已进入疲倦状态难以接受。这样,学生对于自始自终接触到的简单编程的印象比较深刻,模块化编程思想基本空缺,依然对函数内容一知半解。在学习C语言函数时引入EXCEL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函数,EXCEL是一个非常简单且界面友好的软件,该课程在学生进校第一学期时已经学过,是学生熟悉的软件。他们对EXCEL中的所有函数都比较熟悉,能做到熟练调用,且已经有了参数的概念,因而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提高课堂效率。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时刻。良好的课堂气氛下,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积极思考、反应敏捷,课堂呈现热烈活跃的景象,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语言艺术。教学语言是一门教学艺术,从表面上看只是口才问题,实际上是教师学识和修养的体现。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强化教学内容,从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在C语言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其次是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先让学生发现问题,再探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遇到困难,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引导他们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或途径。如在讲解“变量的交换问题”时,笔者用两个杯子装了两种颜色的水。“现在两个杯子里的水就相当于两个变量的值,如何不让杯子里的水不混淆,不改变多少而使它们互相换位?”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直接倒可行吗?”马上就有学生说:“老师,再拿一个杯子来。”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后,借用另一个杯子,顺利完成了两杯水的交换。同时也深刻地告诉学生要交换变量的值就必须借助于第三个变量,不能直接赋值。

三、任务驱动同样能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他们渴望得到认可,也期望能做到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在讲函数递归调用,即函数调用函数本身时,学生很难理解,所以不愿学,而且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笔者把汉诺塔问题作为课堂引入,由简单至复杂,步步分明,让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心理认可。首先是讲两个大小不同的盘子,借助中间的柱子,如何移动到第三根柱子上。不管几个盘子,在放置过程中必须小的在上、大的在下。在两个盘子的情况下,学生轻易地就完成了盘子的移动。当盘子个数依次增加为3、4个时,学生用了十来分钟也完成了任务。但当盘子增加为7个时,学生移了二十分钟也没能成功。同时在移盘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移动的?成功移动用了多少次?多次的移动中,学生发现移动两个要三次,三个要七次,四个要十五次,五个要三十一次,它们的规律是2n-1次。“如果有100个盘子,那么要移多少次呢?”学生回答是“2100-1次”。“你们知道这个数有多大吗?如果以每0.1秒移动一次的速度计算,你将要移动100年的时间才能够将这些盘子移完。”此时学生觉得任务太难,想完成但觉得已经没有希望了。这个时候教师适当地引出函数的递归调用的方式,并凭借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成功将难题解决。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又将计算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也记住了函数递归调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赶不走的学生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聪明的学生等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