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2014-07-19阮奇芬
阮奇芬
前不久,笔者在学区上了一堂公开课,课后教师们给予了肯定,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有待提高,而语言又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笔者也听了好几节同行的课,有很多感慨。深感到教学语言是那么重要,语言的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教师除了运用一些现代的教学媒体以外,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中完美结合。
一、有声语言
1.准确性
(1)语音的准确性——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规范化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学用语的规范化,即词汇丰富、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严密、杜绝口头禅。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现阶段,师范毕业生普通话都是必须达到二乙标准的,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到自己创设的意境中。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能准确诠释歌曲和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既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又烘托了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终身受益。
(2)提问的准确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如听了一首曲子之后,教师问:“听完了这首曲子,请同学们谈谈你有何感受?”学生就会模糊,到底是说曲子的情绪,还是曲子所表达的内容呢?在“青春舞曲”的课中,笔者直接播放音乐,请学生回答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学生就会齐声回答:“新疆维吾尔族。”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这个音乐的特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必须易懂、准确。
(3)评价的准确性——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有些教师习惯用“很好”“非常好”等没有灵魂的评价语,而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过分考究、语句华美,但是没有生命力,这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在初一年级的第一次音乐考试中,有一名很内向的学生来考试,他的声音好轻,笔者就说:“你的声音好好听,能不能唱的响亮一些,让同学们都可以听到?”结果他一下唱得很好,全班的学生都为他鼓掌,他开心地笑了。
2.语速、语调、节奏的协调性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唱欢快、活泼、极富舞蹈动感的歌曲《跳吧!跳吧!》时,教师语言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音乐塑造的形象,做到连断分明,轻重缓急,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又如:在欣赏《摇篮曲》时,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母亲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笔者采用了较慢的语速,低缓和温柔的情绪去朗读歌词,以此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产生共鸣,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也是明显的。
3.生动、形象性
教师的语言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声声入耳、娓娓动听,又有声有色、有张有弛。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要想把学生引入所创设的情境中,需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精辟而简练。在唱歌教学时,有的学生情绪急躁,在自己不熟练的情况下,张口乱唱,破坏秩序,与其他学生的声音不同步、不和谐,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粗暴阻止,用希望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是和谐的、优美的语言来暗示他们,用幽默的语言以褒代贬。
4.组织性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教师的语言应该组织有序、环环紧扣音乐逻辑、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果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像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艺术魅力,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而学生则毫无反映,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
就像在学区的音乐公开课中,笔者虽然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是不够充分,上课之前心里没底,所以在上课时环节之间过渡不够自然,语言略显繁琐,并且前后出现了矛盾,讲的太多,学生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在以后备课过程中,要把课堂上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进行仔细、认真的揣摩,使每一句话都达到精练、概括的效果,组织课堂教学时,尽量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优化音乐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二、形体语言
在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肢体的动作语言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如肢体动作、丰富的眼神等。
1.肢体语言
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唱一首歌或欣赏一部民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动作来传达情感。如在教唱七年级歌曲《青春舞曲》时,在课堂上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在学会歌曲后加上舞蹈动作带着学生一起尽情地演唱,学生的歌唱就会更加积极。
2.眼神语言
眼神,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本领。专一的眼神,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重视;热情的眼神能给人以鼓励;镇定的眼神,则让人产生信心。在组织教学、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容易走神、歌唱跑调,这些等不利于课堂的因素往往会破坏课堂气氛,甚至会影响到其他的同学,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就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因此,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之外,更要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优与劣、表达的好与坏以及准确与否,不仅仅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文化底蕴、职业素养和语言能力,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以及教学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教学语言对每位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人来说是一门必修课,是一项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事情。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长期不断的学习、积累和锻炼。音乐教师只有对教学语言足够重视并不断地提高与改进,才能在课堂上感染学生,使教学效果得以改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