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4-07-19宋金斌
宋金斌
摘 要:在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反思性教学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教师与学生的认同和接受。本文以反思的涵义作为切入点,对于目前我国初中教学活动中反思性教学存在的不足予以详细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初中反思性教学在实施中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反思性;教学策略;探讨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策略,不断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得与失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反思的涵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么思维》一书中指出:反思即通过现有事物投射其他事物,进而得出信念,此信念通常是依据现有事物与投射事物的关系而存在的。通常反思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引发思维波动,如造成困惑、困难等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寻找等思维活动得到处理困难、解决疑难的实际方法。
二、初中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反思性教学是指在现有的教育理论或者教学规律指导下,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审视、反思从而对教学活动产生新的认识,最终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反思性教学目的是通过查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借助理论总结出得与失,得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并对以后教学加以改正。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1.以处理教学问题为出发点
反思性教学并非是对教学活动的简单回忆,而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方案融入教学内容中,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2.以两个会为目标
反思性教学是以两个会为目标展开的,不但要使教师“学会教学”,提高自身授业水平,向学者型教师更近一步,而且要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以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反思教学的突破口是加强教师的“道德感”,道德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便是责任感,它是教师主动反思教学不足的前提,换句话说,如果教师缺乏道德感,而没有遇到教学上的重大失误或者迫于外界的巨大压力,是不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反思的。
三、当前初中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教师对反思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教师未能真正明白反思性教学的含义,将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混为一谈,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异比较悬殊。教学反思通常是一个认识过程,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当做再认识的对象,对其进行冷静深入的思考以及总结,并加以调整或者修正,以期让自己的教学状态更加优化,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即教师依靠行动进行研究,对自身与教学工具、教学目的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加以解决,把“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不断使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得到提升。反思性教学通常以实际的教学活动展开,使教师对课程设置、发展、教学活动的过程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对实践中的问题明察秋毫,可以体现出教师专业的自觉程度,对教师自觉主动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它是一个教师全方位发展的过程。
2.初中教师在实施反思性教学中自主意识淡薄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教师自身专业精神的体现,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力,是教师教育行为、工作动机、专业承诺的有效驱动力量。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拥有自主反思的意识,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因为教师受到工作压力、社会压力以及一系列自身原因,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被自我的失落感或者无所事事的茫然感代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失去了对教学技巧的创新以及对教学理论的不断探索的激情,丧失了对自己教学方法反思的勇气,使大部分教师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只停留在经验或者技术的层面上,在教学实践中丧失了改正自己以及审视自己的勇气。大部分教师盲目自信,对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能力没有丝毫怀疑,虽然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他们能够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也试图做一些尝试去模仿,但这并没有使他们真正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理念,因为,对自己进行否定、质疑是比较痛苦的。
3.初中教师在实施反思性教学时缺乏有效策略
因为未能培养出良好的反思习惯,一些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整理好反思信息,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化,对课堂讲课效果的思考过于注重,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却过于看轻。通常教师的反思是按下面的流程进行的:这节课的上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课本中的重点已经讲透,教材中的难点也基本得以突破,本堂课除去个别细节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等。这种反思最多只能发现问题,未能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一步地剖析,从深层次上分析出现“个别细节问题”的原因,没有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深一步地思考。还有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以笔记的形式写下来,为应付检查而反思,这样的反思是形式化的,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就算写一辈子的教案也难以到达名师的境界,但是如果他写了三年教学反思,则很可能成为名师。”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有效的策略,未能使教学反思系统化、日常化、规范化,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得不到有效开展。
四、初中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方法的策略
1.重视教育信息的整理收集,培养自主反思意识
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出现演示实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如学生分组出现状况、例题分析偏离题干中心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以及反思,但是通常教师因为认为工作繁重未能及时进行总结整理,致使“思想火花”擦身而过。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培养反思意识,在课前课后利用几分钟快速做好反思笔记,在一天结束后,对当前的反思进行整理收集品味,从而更深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培养出自身的反思意识。
2.将反思落到实处,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
课前课后均应进行反思。对于课前反思,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时应换位思考,将自己看成学生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认真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这种教法我可以学到什么,在课堂中我可以问什么,有什么东西还还不懂”等问题,教师在授课前,尽可能通过课前预习题、谈话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课堂后的反思,应该将落脚点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活动的亮点即成功之处;(2)教学活动中的败笔;(3)教学活动中的创新之举。
3.构建反思体系,将反思性教学系统化、规范化
教师需要依照个人的实际需求,创建适合自己的“新授课教学反思表”,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与重设,通常具体环节包括以下几点:课前准备、主题引入、实验演示、小组活动、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密度、课堂小结、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课堂气氛、突发事件、总结体会等。反思性教学不但是“反思性实践”,而且是“实践中反思”的过程,因此,反思性教学是借助教师自身大量观察探索总结和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
总之,反思性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理解反思教学的内涵和意义,认真落实反思性教学精神,使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1]赵欢.主体意识:缺失与唤醒——以初中科学主体性教学实践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7-70.
[2]郭翠菊.论反思性教学的意蕴[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95-99.
[3]芮元林.基于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2):51-56.
[4]周永贞.新课改背景下新任化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实施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5]鲁承发,李艳丽.反思性教学理论视野下的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解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1-73.
[6]张冬波,张雪梅.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调查与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