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2014-07-19杨毛元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体育教学学生

杨毛元

摘 要:目前我国许多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努力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气魄、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其实就是学生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心理需求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校体育通过形式多样的身体活动,能够分散学生对自己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使他们从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抱怨中解放出来。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后,就会产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并从中体验到满足、舒适等运动愉快感,产生良好的心境。体育活动主要以身体语言为交往和教育手段,使交往各方产生亲近感。

从社会健康的形成机制看,社会认知与交往能力是建立在一定信念和品质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教育,能够对诸如公共道德、社会交往的方式、方法等社会健康领域的问题产生正确的认识,并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活动的强化,形成相应的道德认识。但道德相对信念和个体的品质而言还是不稳定的、易变的。体育活动是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群体认同、社会强化、竞赛的刺激性以及参与活动的机会等因素的影响,个体更容易为群体活动所吸引,在反复身心体验中,学生把道德认识通过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信念,从而成为学生个体稳定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在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优秀的。他们可能在天赋和才能上各不相同,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却是一致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要让学生理解体育具有力量和智慧的综合之美。另外,教师本身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生不仅要求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且希望教师在他们的心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这种对教师“美”的心理需要,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的仪表美和教态美,二是动作示范与语言讲解美,三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美,四是批评学生方式与方法的艺术美,五是向学生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美。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满足他们求“美”的心理需求,让体育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还不完善,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因此,他们活泼好动,易与人相处,但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这个时期应注意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一些活泼、欢乐的游戏和集体项目,运动强度不能太大,以培养他们参加活动的兴趣。中学时期,由于学生的身体快速成长,特别是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学生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强烈,争取个性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时期,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任务时,不但要重视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也应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还能使学生保持较强的练习兴趣,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建立学生“能”的心理需求

竞技体育项目中适当的对抗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高昂的斗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目标,这样学生在实现这些具体的目标时就会心无杂念,认认真真地去做,他们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赏识,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中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要尽量让他们在体育课上显示能力和身手,这是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需求,体育教师应该创造条件,使他们能根据所长尽情发挥,这对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张扬个性,并勇于承担责任。

五、建立学生“敬仰”的心理需求

学生喜欢跟自己“敬仰”的体育教师上课,就像“敬仰”自己的长辈一样。现在的学生不仅要求体育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希望他们是一个知识渊博、有崇高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风貌、在学校和社会上享有名望的教师。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探索体育教学规律,勤奋学习,出色地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给学生以良好的心理影响,以满足学生的求学欲望。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学生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体育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学生写话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