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政治课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探索能力
2014-07-19胡福生
胡福生
中学政治课在当今中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承担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而且还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全面知识的重任。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会如何面对生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结合专业背景,使课堂知识与生活能力更完美地结合起来。要调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筛选能培养自主探索能力的内容
有关自主探索能力教育的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极为丰富,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编写逻辑与教育目标体系,明确编写者们的编写意图。在每节课前,都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情感基础和能力储备,在教材与初中学生实际中寻找契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自主能力教育的相关内容,使自主能力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二、在利用信息资源方面必须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用”上下功夫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准则,就必须寻找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而教师选择的最佳结合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会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利用教学资源时,就必须注意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充分运用好新闻材料这一教学资源,达到充实与优化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当今中学政治课的教材普遍存在内容落后于形势和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仍有较远距离的缺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新闻材料这一教学资源,优化教材内容,使课本与时事知识融为一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给政治课教学注入活力。利用新闻材料,主要是指利用新闻报道和新闻图片资料,将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上报道的国内外重大时事结合教材的相关章节,有选择地将之纳入课堂教学中。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校学习的主体、教育主体与培养主体。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构建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五、加强教学时代性
思想政治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新颖鲜活的知识会让那些最淘气的学生也凝神静听,心弛神往,自学兴趣倍加浓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时事引入课堂,将它们融入政治课基本观点和原理的教学中,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判断、综合、评价、迁移、拓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心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结果型教学为过程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使学生真正信心百倍地投身于政治学习中。初中生开朗活泼、爱唱爱跳,对流行歌曲尤其喜欢,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以音乐之美,将学生带入政治学习的氛围中,将欢乐融入学习,激发学生的情趣,使之与教师和教材产生共鸣,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知、学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名言警句是生活实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象征,其语言精练,内涵深刻,蕴含哲理,发人深思,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激励他们进取向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要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关心国家大事。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许多名言警句都能促使学生自勉、自省、自立、自强,从而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更是政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当然,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政治教师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教学观,坚持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方法、手段为依托,实施兴趣教学,政治课教学的面貌才会有可喜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