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酬不是政治,是恶习

2014-07-19王攀

清风 2014年3期
关键词:李四党风处分

文_王攀

应酬不是政治,是恶习

文_王攀

把应酬当成一种政治,恐怕也只有我们了。应酬成了政治,随之而来的是应酬政治学,准确说是应酬政治经济学——应酬总跟公帑有关。这门学问不深奥,但看民间总结:兵马未动,酒肉先行;个个灌醉,路路打通;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酒足饭停,不行也行;饭饱酒醉,不对也对;嘴上抹油,原则全丢;小吃小办,大吃大办;好吃好办,不吃不办。

对于应酬,官员既爱又恨。爱,是因为有吃有喝,当然不错。更主要的是,吃喝往往不只是吃喝,还可以假公济私,明明是私人接待、个人宴请也放到了公款接待里;吃喝之后往往还有更多好戏,唱歌嗨一下,赌博玩两把,赢了是个人的,输了是国家的。这是爱。恨呢?

应酬毕竟耗时间、害肠胃,官员的时间不比常人多,肠胃也不是铁打钢做,这么多应酬吃喝当然负担不起,不说喝坏了党风——党风在他们心里很远,单说喝坏了胃,喝死了人,成了“酒烈士”,怎么看都是悲剧,再加上酒场欢场挨着情场,搞个情妇二奶什么的,更是恨了——家属恨,人民恨。

既然恨,为什么还要应酬呢?因为被应酬的一方手里有资金、有土地、有“官帽子”。项目审批、土地指标、资金分配……给谁不给谁,有着弹性。觉得张三好,可以给张三;觉得李四不错,也可以给李四。张三和李四当然比着巴结、比着伺候。根子原因是什么?上级权力太大。

在一些人眼里,谁有权就应酬谁,这道理颠扑不破。一些国家的行政首长候选人,在选民面前跟孙子一样,自叹“官不聊生”,说到底是因为选票,选谁不选谁,谁能上台,选民说了算,他们当然要应酬选民了。可假如“官帽子”的批发权在上级手里,怎么可能轮到选民“摆谱”?

有人从古代官员的吃穿住行规格上找因子,拿封建下级官员攀比应酬上级官员作对比,其意思无非是说,应酬政治自古有之。然而,现代中国的权力制度岂能跟古代中国同日而语?如果说应酬政治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什么中国的香港、台湾、澳门这些同样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地方却可以独善其身呢?

在应酬政治上,可以往前看——看看中国的港澳台是怎么做的;也可以左右看——看看国际上一些国家是怎么做的。比如印度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所做预算没有招待费;俄罗斯公款接待需要层层审批,而且非常详细,吃什么菜、几个人、花多少钱等一一记载,有时候恨不得自己掏腰包得了……可这在我们这儿几乎是不敢想象的。都是21世纪,都是现代政治制度,都是同一个地球村,都是官员……为什么就不一样呢?显然,问题的根源是权力不在笼子里。

对于应酬政治,新一届中央政府痛下决心,从八项规定到反“四风”,招招见效。但我觉得,对付公款吃喝、应酬政治,还需要更制度化、系统化,从源头上入手。举个例子,2月8日,中纪委监察部通报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管委顶风作案,在2013年上半年搞了86次宴请、花销28万元,而且上高档烟酒茶,处分的只是接待一方,而且还是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且不说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过轻——仅仅是一年内不得升迁评优而已,一年过后一切照旧;单说这86次宴请都宴请了哪些官员和部门,不仅未对其处罚,老百姓连其姓啥名谁都不知道。

请与被请是应酬政治这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假如被宴请的部门和官员对吃喝默许认同甚至要求,就不可能真正杜绝公款吃喝。毕竟,上级手握生杀大权,很多下级不敢得罪。

所以,对于应酬政治,解决之道,不需要总结——民间早已上升到经验高度;不需要“国情论”——国情很多时候就是借口;只需要将其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减少上级权力控制——权力下放、科学运行,如此,应酬恶习自然就会减少。

对,应酬不是政治,是恶习!

猜你喜欢

李四党风处分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诈骗罪之处分行为研究
你追我赶
熟人就是这样变成陌生人的
李四超前
河南安阳规范全市公务员处分备案工作
正党风 促行风 打造廉洁高效的检务服务窗口
“七一”高歌新党风
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建设
中纪委详解纪律处分“轻重”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