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德育教学中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实践研究
2014-07-19冯冬梅
冯冬梅
摘 要:德育学科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应该成为整个德育课改的重点和难点。五年制高职德育教学中实施的多元化评价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方法多元、时间和场所多元,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纸笔考试与活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具形成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
近年来,很多人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解,局限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做事能力,对学生道德、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相当漠视。而当今社会,企业选择人的最重要标准恰恰是从业人员能否具备较高的道德,尤其是职业道德的水平。所以,高职学生德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十分必要,应该成为整个德育课改的重点和难点。
一、多元化评价方式实践的总体框架
1.总体框架的设计思路
在五年制高职德育教学中实施的多元化评价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多维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发展,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方法多元、时间和场所多元。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纸笔考试与活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科学,使评价更具形成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2.总体框架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五年制高职的所有德育课程的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纸笔考试)两部分构成,各占70%和30%的比例。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评价,其分值比例为40%、10%和20%。而作业、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都包括规定任务和自选任务两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在整个过程性评价中,依据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的不同特点,将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班主任、实习带队老师、实习师傅等纳入到评价主体中,多角度、全面地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引导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
德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总体框架
■
3.总体框架下的四个关键
第一,注重过程,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评价要真正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就必须重视过程性评价。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所占分值的比例定为2:1,重点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表现,作为德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最基本的框架。
第二,坚持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在过程性评价中,每门课程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都设计有实践活动。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进行学习评价时我们会综合《行为规范养成记录表》和学生本学期的操行表现;在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进行学习评价时,我们要求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经济问题做市场调查、开辟校内跳蚤市场、参与学代会选举、做社区义工等。通过这些活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参与过程中学会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将普适性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中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都有规定性评价内容,这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特长的学生,我们还赋予学生自由选择权,这种自由选择可以是从内容到形式的,也可以是在规定内容基础上选择形式,或规定形式基础上选择内容。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形式统一,但调查内容可以自选;我们要求学生从事一项宣传“绿色生活”的实践活动,内容统一,但活动形式可以自选。
第四,学生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公正。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将评价变成了由学生主动参与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其结果往往更容易被认同和接受,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把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变为内在的动力。
二、多元化评价方式实践的成效分析
在德育教学中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将评价重心转移到学习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和行为养成过程上,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
教师更多地看到学生各方面的特长和亮点,而不是他们在统一要求中显示出的弱点和失败;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品德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学生的死记硬背的结果;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不是他们的考试成绩;注重试题的开放性、思考性,而不是机械的标准答案;教师开设选修课程,编写《学案》,改进教学方式,做真正有益于教学的事,而不是为考试、为名次进行功利式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使教师能及时收集到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强项、弱项和认识缺口,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达自己的平台,创设为了解而设置的课堂对话,使德育课程成为学生们爱听、爱上的课程之一。我校每年的评教评学中,德育课程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
2.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
学生在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引导下,那种“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情况消失了,考场作弊行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动机,近几年我校因作弊受到处分的学生中没有一人是因为德育课程考试。关注过程、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使成绩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为解决学生知行转化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参与式的教法学法、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德育课教学更接地气,融洽协调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大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勇于创新,乐于尝试,体会主动求知的乐趣,学会从身边实际的例子中找到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近年来,我校学生也在各项省、市级的演讲比赛、电子小报、礼仪风采、Flash作品中获得优异成绩。
三、多元化评价方式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元化评价式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否定和对学科基本知识掌握的否定。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个观点:
1.教师在多元化评价主体中应是评价的核心
教师的核心地位是由他的工作性质与学生评价的性质共同决定的。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学生评价在本质上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中的问题,同时教师拥有学生评价方面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学生、家长、师傅等都有自己本职的任务或工作,学生评价相对于他们来说是附属性的。另外,评价所关注的重要评价内容是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多元化评价主体中,教师是最熟悉学生这些方面发展状况的。
2.在多元化评价内容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对学科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对各种基本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发展更高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地发展记忆、判断、理解等基本技能,那么又何谈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更高的能力呢?当然,在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时,不应仅仅采用纸质试卷的方法进行,各评价主体可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
3.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应有所不同
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跨度大,经历了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跨跃,评价方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比如:低年级学生自评和他评的能力较弱,要适当控制其所占比例;高年级学生自评和他评的能力较强,可以加大比例。同时,因为专业的不同,学生所反映出来的个性特点、优势智能和行为特点也不同。如动漫专业的学生普遍个性张扬,形象思维能力强,擅长表演、绘画、Flash制作等,但其意志力、合作意识、文字表达能力较弱,多元化评价要充分考虑这些群体特征,为他们量身订做最适合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瑞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性化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6).
[2]吴亚东,冯金丽.高职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创新探讨[J].思想品德,2013(19).
[3]李大健.人性化动态化多元化——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
[4]万东升.论五年制高职有效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5]叶飞,李会松.德育评价: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J].中国德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