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制图》校本教材编写的思考
2014-07-19桑玉红丛波
桑玉红+++丛波
摘 要:传统的《机械制图》教材存在着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等弊病。本文就中职《机械制图》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改革思路,从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实用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期能全面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顺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制图;教材编写;实用性
一、目前中职《机械制图》教材存在的问题
1.与学生层次不相适应。中职生的年龄偏小,思想不成熟(入学平均年龄约16岁),观察力有限,空间想象力不强,眼睛所接触的物体并没有在思维中形成印象,特别是对从未接触过的机械零件更没有感性认识,而通用的《机械制图》教材中的零件示例又比较复杂,这就导致学生在制图课学习中对图形的理解十分困难,记忆、分析、解答时觉得很费力。
2.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符,与职业标准缺乏衔接。教材没有针对性,不符合各专业特点,学生在实训车间中所接触的零件与通用教材中的零件相差较大,重点不突出,而且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导致学生学无所用,理论与实践脱节。
3.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目前仍然使用旧国标,缺乏职教特色,没有和先进的技术接轨。
二、中职《机械制图》校本教材编写的建议
1.富有中职特色,符合中职生特点。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教材的编写中,文字叙述要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且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基础知识要贯彻“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的教学原则。例如:传统教材中单纯地讲授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已不符合中职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变革,这部分内容不再单独拿出来讲,而是将它渗透到几何体的三视图中去,通过在几何体上找点的三面投影,两点连线从而形成面,把点的投影作为完成几何体三视图的一种工具,这样删去了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的内容(分析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以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展开教学,不但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在几何体到视图、再由视图回到几何体的过程中,具备了初步的识图能力,符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2.明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中职教育中,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也就不同,对课程的内容要求上也有所不同。比如:模具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看懂的是模具装配图,焊接专业要能看懂焊接图,这与通用教材上的齿轮泵、铣刀头、机用虎钳等装配图在零件的组成及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而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不论是数控车、数控铣还是加工中心的学生,工作过程中很少接触到装配图,主要是各类零件的加工,因此对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重点是能够看懂各典型零件的零件图,可只根据工作需要讲授简单凸凹体的配合图。这样教材编写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划分不同方向,如模具专业对应模具制图、数控专业对应数控识图、焊接专业对应焊接制图。同时,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不同专业的行业标准,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3.结合校内实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编者必须与实训教师共同研讨,把学生实训过程中用到的零件“请进”课堂,作为具体实例讲解,学生在实训车间马上就能把零件与实物对照,而且该零件在机器或部件当中处于什么位置、起到什么作用也能一目了然,改变了传统教材“学生一年的制图学习后实习时却一点也用不到”的状况,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充分对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理念。教材编写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训要求确定每一个任务,把任务作为教学目标引入课程,使任务的具体内容与实训目标紧密结合,让学生充分明确本节课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围绕具体任务有目的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模具制图可以划分三个大的项目:制图基础知识、模具零件图和模具装配图。每个项目中间又划分了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分别由不同任务组成,内容由浅入深,任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使学生循序渐近地掌握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制图和识图两大技能。
5.教材编写应该具有前瞻性。校本教材应适当兼顾教材内容的稳定性与超前性,经常与对口的企业保持联系,了解生产一线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更新教材中已经淘汰的内容,增加市场需要的新知识,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符合企业的要求,坚决防止脱离实际和知识陈旧问题出现。如在校本教材中要特别注意国家标准的更新,要采用最新的国标内容。另外,由于近年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公司要求学生能够看懂采用第三角画法的图样,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中,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变化,增加第三角画法的训练。
6.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材模式立体化。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配备整体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材中所有知识点的Flash动画、配套习题集及答案等。这种全新的教学资源的使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扩大课堂的信息量,而且教师可以节约备课时间,减少授课现场的绘图工作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总之,中职教育做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我国迅速地发展起来,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普通高中完全不同,这就要求中职教材应该独具特色,既不能和普通高中教材一样,也不能不顾学生特点,借用高职和普通高校教材,而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以顺应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