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推进策略

2014-07-19张亚楠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改革

张亚楠

摘 要: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其关键环节无疑是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现也必定会加快实现教育公平以及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大议题之一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它的提出和实施必然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通过对城乡教育一体化内涵的全面探究,进而提出一系列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改革措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改革

城乡教育一体化这一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也顺应了国家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目标。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

就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而言,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略有不同,但其内涵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以下几个意思:一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二是实现教育公平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最终目的;三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其核心是要对制度进行改革。

要更好地理解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是要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用城市教育取代乡村教育,使乡村教育同城市教育完全一样;二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并不是要限制城市教育的发展,而是要让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共同实现优质教育最大化;三是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包括城市和乡村教育的一体化,同时也包括了城市中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教育一体化;四是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仅是要在城乡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实现一体化,同时也要在师资队伍等软件建设方面实现一体化,从而实现“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步一体化。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推进策略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问题所提出的。要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不仅需要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种政策的支持。

1.改革教育管理制度

要更好地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就应该对城乡教育进行统筹管理、一体规划,从而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性障碍。首先,阻碍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一大因素在于政府职责划分不明确,我们需要对各级政府的职权进行科学地界定,并明晰改革的重点;中央及各级政府的统筹规划职能需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有必要构建起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平台;政府职能也要做出积极地转变,等等。其次,要坚持规划先行并科学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要使规划合理,就必须先进行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如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变化趋势和当前的教育发展情况等,并对其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最后,应完善户籍、学籍管理制度。事实上,“两为主”政策的规定并没有明确划分流出地与流入地双方政府的主、次职责;“两为主”政策中的规定也仅仅只涉及到义务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口问题,但出口问题并没有解决,致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完义务教育后,也不得不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他们在城市参加高考是受到限制的。所以,“两为主”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部教育的二元分割问题。需要对政府职责、户籍及学籍等相关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

2.改革教育投入制度

教育投入是导致城乡教育条件产生巨大差距的直接原因。我国的主要财力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控,相对的,县(乡)政府的资金就比较薄弱。要实现教育投入的大致均衡,就应该把教育经费管理主体上移,最低也要上移到市级,进而逐步实现以省和中央为主来负担义务教育的财政,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投资责任。

要下大力气解决农村教育的投入不足以及城乡教育投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首先就要在投入制度上确保城乡在投入总量上大致均衡,消除城乡教育经费上的差距,并且要向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建立规范的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更大财政责任的转移支付制度,对制度做出进一步的规范,使其能够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补偿性作用。

为了使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办学条件在制度上得到切实保障,应对校舍、设备、经费、教师及图书等配备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城乡统一办学的条件标准。政府要加大投入,使农村教育资源得到优化,争取让每所中小学都能达到法定的办学条件标准,实现农村教育规范办学。

3.改革人事制度

由于对城乡教师的人力资源缺乏统筹规划,相对来说,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会比较薄弱。同时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封闭性老化、结构性短缺以及“代课教师”的待遇不公,这主要是由教师资格审查机制不健全和教师编制不灵活造成的。不健全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导致教师的绩效评价不合理,职称名额少甚至晋升困难。同样,就教师的培训来说,其培训内容背离了农村教师的需求,且培训成本缺乏制度上的安排。另外,农村教师的“逆向流动”(即优秀的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更是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也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以下主要的解决措施:为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发展建立起动态监测系统;对教师编制办法进行改革,使其更多元、更富弹性;建立考评机制,以利于城乡教师定向交流;创造条件使农村教师能拥有更多的培训机会;实行教师双向流动机制;薪酬分配和职称评定要对农村教师有一定倾斜等。

4.农村教师的补充策略

农村教师这一群体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针对农村教师作出一系列的政策性倾斜,势必会更好地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首先,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对教师进行初次和再次分配,既可以使城市教师的配置更合理,同时又可以实现农村教师补充的有效性。其次,农村教师的补充内容应进一步完善。切实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甚至可以让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更优越,从而保障农村教师有充足的物质坚守自己的岗位。除此,还可以通过建立相适应的评价、考核、晋升制度,使得农村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以及不错的薪酬待遇。还要对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制度进行适时修订。再次,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其核心在教师,重点和难点也在教师。就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而言,大范围地引进新教师显然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整顿现有教师队伍、提高其教师素养是解决当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行为规范,采取多种方式培训教师。另外,还要建立教师长期流动的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和农村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

5.改革入学招生制度,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在教育活动的诸多环节中,从起点上影响着教育公平实现的是入学招生这一重要环节,它也与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有着直接关系。所以,为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对入学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改革入学招生制度,打破户籍壁垒,建立起统一的城乡户籍制度,这样能够保证城乡的教育对象在不同的阶段都可以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学习,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到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国民教育体系所带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J].教育研究,2010(11).

[2]韩清林,秦俊巧.中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研究[J].教育研究,2012(8).

[3]邵泽斌.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从城乡教育均衡化到城乡教育一体化[J].复旦教育论坛,2010(8).

[4]张家军,靳玉乐.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伦理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0(10).

[5]张乐天.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分解与路径选择[J].复旦教育论坛,2011(6).

[6]张放平.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瓶颈及其破解[J].中国教育学刊,2011(6).

[7]刘海峰.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26-28.

[8]林存银,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及其制度保障[J].教育科学研究,2011(5):5-9.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改革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