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安全标准化应重实效

2014-07-18钱韶松

劳动保护 2014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部门标准

钱韶松

当前,各地都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许多企业经过努力收到了实效,并通过了达标审核。但也有一些小型企业,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投入不足等原因,在安全标准化工作推行中,将重点放在了能否“过关”这样一个结果上;还有一些企业不重实效,将这项工作当成了形象工程来推行。如何才能将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将这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呢?关键是一要解决认识误区;二要解决达标后能够持续运行。

认识误区

仅是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

在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常会有一些企业的专业管理职能部门认为,安全标准化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这一认识是片面的。

首先,“安全标准化”并非仅是安全管理部门出一些标准,来约束各职能管理部门或专业管理部门的行为,不能简单认为是“安全——标准化”。因为安全管理部门在企业里面更多的是监督管理职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专业管理上,都需要依托各专业部门管理和职能部门管理。仅靠安全管理部门人员,是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安全管理要求需要的。其次,依据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各专业管理职能部门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各专业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的同时,需要依据本专业安全管理的要求,对本职工作进行梳理,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台账。 所以,“安全标准化”只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规范要求,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更应把“安全标准化”理解为“标准——安全化”。

《通用规范》是考核标准吗?

一些危化企业在安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常把AQ3013-2008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简称《通用规范》)理解为考核标准,逐条逐句死搬硬套去照做,就担心在考评过程中被否决或被扣分。当然也会有一些咨询机构或考评专家会把《通用规范》当成考核标准逐条要求企业去做。这样一来企业投入成本就会增加,也会给以后的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例如,《通用规范》“5.6.3.7 企业应办理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现场相关手续,机动车辆应佩戴标准阻火器、按指定线路行驶。”但很多企业并非重点防火区,所以在以往的管理要求里面,并没有要求机动车辆应佩戴标准阻火器,也没有必要要求所有进入现场的车辆装配阻火器。可为了不被扣分,很多企业还是作出“做总比不做好”的选择,选择去做。云南省有一家化工企业给本单位所有车辆都装上了标准阻火器,然后买了一些阻火器备用放在厂门卫室,专门用于进入现场的外来机动车辆临时使用。这样既增加了企业负担,又提高了运营成本。

企业在创建安全标准化的过程中,不应把《通用规范》理解为考核标准,只能作为企业创建安全标准化的指导书。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更应正确理解所涉及的条款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契合。对于规定不完善的条款,我们应进一步去补充,并把企业做得好的管理模式展示出来。对于企业自身暂时不能满足的条款,或与企业不契合的要求,只要我们有合理的理由,也不需生搬硬套,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

持续运行

我身边有一些企业,在完成了达标考评以后,不能坚持多长时间,就又渐渐倒退回到以往的管理模式中;甚至有些企业把编制出来的制度、台账、记录束之高阁。抛开企业因为人员变动、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强等自身问题外,在创建过程中,还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才能避免安全标准化达标后就夭折的情况。

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

安全标准化创建组织机构的设立,在很多企业都是由安监部门牵头组织,其他部门参与。甚至是只有安监组织,抽调部分管理人员就开始创建工作。所以导致其他部门对安全标准化的工作参与度不高。安全标准化的组织机构应由企业管理部门或计划发展部门牵头组织,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参与,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因为只有企业管理部门,才对本企业的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最清晰,才能更好地考虑如何把安全标准化融入企业的管理,如何列入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而且企业管理部门在资源调配上,也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创建不能脱离企业实际

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寻求咨询公司等第三方的支持,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是司空见惯的事。但由于第三方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或为了简便快捷“过关”,有些不负责任的咨询公司往往是给企业提供一整套的“模板”,企业只需提供几个技术人员完成“填空题”,一整套的制度、台账、记录、文件等软件材料就完成了。另外,再对作业现场进行一些必要的整改,就开始着手提出申请考评。

笔者在一次检查中,有家单位提供了“MSDS目录清单”,结果里面罗列的却是单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当我询问:“是否知道MSDS指的是什么?”,他告诉我:“咨询公司提供的就是这样,我没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猜想,可能咨询公司要求他补充上述物品的“一书一签”,他以为已经完成,所以就只提供了名录,却对名录里列举物品的“一书一签”只字未提。

所以,如果只依托咨询公司提供的“模板”,或参照其他企业的样本,只能做到治标不治本,很难持续运行安全标准化工作。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对咨询公司提出的建议进行参考,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做,我们要怎么做。我们只能立足于企业自身的情况,然后由各职能管理部门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用制度来指导员工的行为,在制度中明确相关台账、记录,并对员工进行全员培训学习。只有如此,才能让员工真正理解和落实制度要求,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安全标准化”。

创建必须全员参与

安全标准化工作要真正融入日常工作中,指导我们的行为,改善作业现场环境,这才是创建的目的。所以仅靠几个部门、几名技术人员,是不可能做好的。企业安全标准化从创建之初,就必须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立足于基层,以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为目的,开展创建工作。《通用规范》里“5.2 风险管理”是整个安全标准的核心部分。风险识别的越详细,对员工的指导性就越强,如只靠外援或几名技术人员,是不可能对本企业的所有风险识别清楚的。应认识到,一线员工才是现场的专家,只有每天在生产一线的员工才对现场存在的风险最清楚。发现隐患、处理隐患,防患于未然都需要借鉴全体员工的智慧。只有真正全员参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安全标准化工作才能真正融入企业的管理。

编辑 边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标准化部门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7部门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