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必要性探究

2014-07-18庞巧珍

考试周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导向作用必要性德育教育

庞巧珍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教学工作中出现了新特点,尤其是初中德育教育,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逐渐增多。德育教育关系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本文对新形势下培养初中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必要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导向作用 必要性

一个具有美好品德和较高素养的人必定是一个受到大家欢迎的人。传统教学中,教师偏重传授学科知识,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起来。独生子女增多,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一群体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独生子女大多在宠爱中长大,生活环境比较优越,自我意识强烈。教学者在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时,传统教学方法未必能取得效果,应将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另外,为了弥补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教学者还应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如何定义初中德育教育

德育的核心是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初中德育教育有其特殊性,教学者需将德育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德育教育,既是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又是提升中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教学者只有充分了解德育的概念,才能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进行有效教学。

二、德育要突出“德”的地位

重视“德行”的修养是古往今来许多圣哲先贤一致认同并极力宣扬的。“君子忧道不忧贫”、“生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德”的重视。初中德育要突出“德”的地位,就要明确教学方向,明确教学内容,并定期进行成果检验。德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方向,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德育教育还应注重发挥实践的作用。教学者要鼓励学生不仅参与课堂实践,还要积极参与课后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总体来说,突出“德”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师生联动、相互合作,以不断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

三、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德育

即使是在相对封闭的学校里,初中生的个人成长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易引发学生价值观的混乱,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发展之间有时并不是同步的,当社会因素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时,学生的辨别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德育正好充当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德育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形成根深蒂固的正确价值观,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规范,从而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教学者要发挥好德育的积极作用,充分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性,并对社会发展概况有初步了解。

1.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自我意识膨胀,眼高手低成为印在他们身上的特殊标签。因此,单调的说教根本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德行的目的。教学者在教学过程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对各学科知识进行优化,并与德育内容相结合,使学生不再因为课堂内容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另外,教学者还要积极创新,以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教学方式做好德育工作。

2.当今社会,各种观念甚嚣尘上,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潮,初中生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德育作用,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社会变迁加快,教学者必须紧跟时代变化,才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四、德育要紧密联系实际

初中德育一直存在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病。纯理论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感觉枯燥,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还使教者在实际教学中感到困难重重。实践决定认识,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初中教学如果脱离实际,就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丰富的社会实践对初中德育的影响尤为深刻,行动上的感召力永远比空洞的理论更能引导人、教育人。

1.开展德育工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领域的发展与变革深刻影响上层建筑,在这种形势下,社会环境变得空前复杂。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将转化为无穷的生产力,反之则危害社会。社会道德教育起源于学校教育,学校要做好源头的“清洁”工作。初中德育不是教学者的闭门造车,教学者要以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体系为基点,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展开广泛讨论,及时纠正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观念,将一切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苗头扼杀于摇篮中。初中德育紧密联系实际的主要作用在于以现实力量激励学生规范自身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2.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增加初中德育的难度。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何止千种万种,学生也是如此。虽说学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但高速发展的网络似乎早已突破了这一阻碍。网络世界的信息更错综复杂,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急需提高。面对这些可能造成消极影响的客观因素,教学者应该“化消极为积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巧妙引入,使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认识,实现自我教育。

3.初中德育尤其要考虑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剩余时间几乎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当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其成长的环境也较以前优越得多,在某些观念的影响下,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如同“伺候”“小皇帝”一般。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等不良品质。因此,家长应与学校建立教育合作机制,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民强,袁德芳.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3]漆炳坚.浅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09:27.

[4]韩光文.如何开展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2011(2).

猜你喜欢

导向作用必要性德育教育
日本娱乐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