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体会
2014-07-18闫巍
闫巍
摘 要: 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必须使用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中,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语言 教学方法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前,许多小学(包括农村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因此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把圆柱体模具切开、拼凑。但是其是凌乱的,无序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电脑先出示一个圆柱体,然后切割成许多小份,最后再拼凑,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割补法,帮助学生理解了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二、游戏互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三年级的示范课《搭配衣服》上,教师利用先进的“互动工具”软件进行教学,该软件把游戏、生活与知识融为一体,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其三者的互动交流。课堂一开始,老师边展示课件边给出游戏规则:“今天小熊要去表演,需要穿漂亮些,可是柜子里的衣服太多了,到底要怎么搭配穿才最靓呢?今天老师请你们做小熊的穿衣顾问好不好?老师特意请了一个小帮手,这个小帮手很神奇,老师先介绍一下。”教师分别示范了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两种颜色的设置与搭配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操作方法,接着老师设置问题:“现在衣柜里有黄、红两件上衣,黑、蓝三条裤子,下面请你们帮小熊思考一下可以搭配出几种穿法,哪种最靓?”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写作学习、过关测验等环节,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得出了“先穿衣服再搭配裤子”或者“先穿裤子再搭配衣服”的分类、分步思想,得到了M件衣服、N条裤子可以有M×N种不同的搭配规律,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举一反三,完成了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出“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明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记忆。
四、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备出适应学生发展、能够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1.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配对,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很快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应当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担当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最后,教师应做到赏罚分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学生及时地纠正自己,争取更大进步。
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形成主体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这样,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知识基础,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