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

2014-07-18刘秋姣

新课程·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与学教学效果

刘秋姣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就是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同样也需要遵循人类认识的基本路线,在整个认识活动中学生同样也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关键词:教与学;教学规律;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就是要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同样也需要遵循人类认识的基本路线,在整个认识活动中学生同样也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其实简单来说,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我会遵循一些教学规律去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也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进行学习,特别是对小学数学来讲更是需要教师去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统一,这一教学规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在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地把知识学到手,并使学生获得发展。学生则是学生的主体,但是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要能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求教和学之间积极配合和协调一致。在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虽然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两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起着主导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已知者,这时我们教师肩负着社会的委托,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教育人,因此教师要确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都要由教师来决定。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思想方向和活动进程、决定着教学质量。

小学生入学年龄一般为6~7岁,也就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的身心还很稚嫩,教师就要依据小学生的特性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我认为实际的数学教育活动是具体的、综合的,其中的各个要素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因此,教师对于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静止的、分析的层次上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从动态、综合的角度加以观察,掌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我并不是只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可能都会涉及,我觉得学生全面的素质提升了,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兴趣也会自然而然的有所提高。另外,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状态、学习兴趣这些都是影响教师讲课质量的因素,我认为教师在结合好不同要素的同时,把每一个小要素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强大合力。

数学教学中,认识和掌握教学规律,正确利用教学规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规律,各个要素之间形成最佳的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一定会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罗明基.教学论.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3]黄济,劳凯声,檀存宝.小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王称堌杨楼小学)

?誗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教与学教学效果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初中古诗词教与学的技巧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