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生心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4-07-18郭艳丽

新课程·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乙数甲数等量

郭艳丽

七八年级学生一般在12岁左右,心理大多还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记忆方式多为机械记忆,思维模式仍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具体表现在对数学知识会讲不会用,重计算、轻概念,易懂快忘。同时,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导致粗枝大叶现象产生。不少学生对中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茫然无知,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重视上述状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处理好整个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鼓励进取

七八年级学生年幼,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表现自己,如果引导得当,将会转化为对知识的不倦追求和不甘人后的竞争精神。课堂教学要多引用学生亲身感受的事例、令人惊叹的科技数字、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等,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时在课内搞些游戏,如出一道题目,让两组学生作解题接力赛,每人到黑板前演算一步,看哪一组算得快、算得好,或者搞些“对手赛”, 同桌互考之类的活动,学生都很喜欢。锐气易长,骄气宜抑,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尝到胜利的喜悦,也要设些“陷阱”,让他们经受挫折,从中得到警醒。课内提问不仅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而且是学生大显身手的时机。教师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或者在新课授结束前的几分钟来个“有奖竞答”,题目一出,全场紧张。片刻之后,争先举手,答对者满心高兴,其他人恍然大悟之余自然向获得优胜的幸运者投以钦羡的目光。可见,争胜这一无形杠杆,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它将演变为学生进取的催化剂。以上这些做法,都很符合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从小学形成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应先向学生说明什么叫等量关系,认识凡是表述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的句子都可以写成等量关系表达式,并进行这方面的充分练习。如“甲数比乙数大2”表示为“甲数-乙数=2”或“甲数-2=乙数”以及“甲数=乙数+2”。讲解应用题时,通常要求学生不要急于知道要求的是什么量,而是先充分挖掘题意,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用文字写成等式,末了,才用直接或间接方法设元,把等量关系表达式“译”成方程。一年级的训练,多数学生能认识到等量关系对列方程的重要性,那些解法较灵活的题目,学生列的方程千篇一律的不多见。曾有一道应用题,53人解答就有8种列法。这说明,要使学生从一种思维模式转向另种一思维模式,最好先向学生展示新模式的具体形象,辅以充分的训练强化刺激,促使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发挥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活动超出感性水平而进入理性认识阶段。换言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把方法交给学生,并使之形成习惯。

初中低年级学生不随意注意和不随意记忆的表现也很明显,学习凭自发兴趣,靠一时的热情,积极性随兴趣和热情而转移。对自己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陷或失误很少关注。只看分数,不管对错,更不理会产生错误的原因和寻求改正的办法,因此,某些错误根深蒂固,积重难返。为此,教师一方面要使教学增强趣味性,尽量发挥学生不随意注意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随意注意,并让他们亲自体会其中的好处。如,每次单元测验发卷后,要求学生在错误旁更正,并加注错误原因(像作文眉批一样),在卷首对全卷综合分析评价,这并不是亡羊补牢之举,而是很必要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消除解题错误在大脑中的痕迹。一年过去,学生习惯已成,不少人很有自律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和意志长盛不衰。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兴濮中学)

?誗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乙数甲数等量
等量代换
曹冲称象和等量变换
分数除法的算理
“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换个说法
等量代换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推导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