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艺术类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4-07-18陆竞文

艺术百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陆竞文

摘要: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0-2013届共1767名艺术类入学新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研究,发现艺术类入学新生连续四年心理普查总体筛查率在572%-1433%之间;心理症状表现高度一致;自杀意念显示下降趋势;四届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显示上升趋势,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显示好转趋势。应引导和教育艺术类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提升环境适应和抗挫能力,以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

关键词:艺术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艺术类新生;对比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参加艺术类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超过百万,艺术类大学生年录取人数突破20万,这一庞大而特殊群体显然会引发一系列教育教学以及心理健康问题。为能较好地了解艺术类入学新生刚入大学校园时心理状况,掌握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健康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历时四年对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普查结果以及对照分析,全面掌握艺术类入学新生总体心理状况和个体认知特征,更行之有效地实施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为社会和高校有针对性地展开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被试与抽样本研究所施测的学生是某大学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共1767人,年龄分布16-27岁,平均年龄189岁。除了极其少数艺术类入学新生因不同原因尚未参加心理健康普查之外,所有艺术类入学新生全在刚入大学校园后一周之内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心理健康普查。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人数分别为:2010届363人,2011届350人,2012届388人,2013届402人。2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此量表是“国内外常用的心理健康普查工具,主要衡量被试自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由90个题目构成,涉及9个维度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采用5点式(1-5)评分,得分越低,表示症状越不明显,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作为筛查量表使用,总分≥160分表示被试可能存有某种心理症状;总均分≥25表示有轻度及以上心理症状;总均分≥3表示有中度及以上心理症状。”[1]3以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1767人为心理健康普查对象,采用团体施测,每年心理健康普查时间基本相同,均在入学新生入校一周内,即9月中下旬。以艺术专业为单位,调查问卷当场提交。数据采用SPSS软件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问题筛查情况

如图1数据显示,连续四年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普查发现:总体筛查率在572%-1433%之间。对比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显示2010届新生筛查率1433%,得分最高,2011届筛查率1343%,逐年递减,2013届新生筛选率572%,得分最低,筛查艺术类入学新生可能存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人数百分比显示下降趋势。2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症状表现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连续四年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结果显示,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排名前9位心理问题存在高度一致。

从数据显示,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连续四年存在心理的主要症状问题相对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强迫症状,精力不集中涣散,摆脱不了的冲动,毫无意义的想法以及没有必要的行为等;(2)人际关系敏感,人际交流中不自在,公共场合心神不安宁,人际交往中特别自卑,过于关注周围人的视线,特别关注他人看法,人际交往中不良自我暗示较多等;(3)焦虑,遇事过于紧张以致出现像震颤等躯体征象,心情郁闷,烦躁不安,神经过敏等。3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异常”艺术类入学新生筛查评定标准:SCL-90量表中第15题题项内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分值≥3;第59题题项内容想到死亡的事,其分值≥3;或者两题分值均≥3初步评定有无自杀意念倾向。2010-2013届本科新生连续四年筛选自杀意念倾向情况。

三、讨论

1 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连续四年心理状况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连续四年筛查率在572%-1433%之间,艺术类入学新生可能存有一定程度心理问题,其人数百分比呈现下降趋势;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连续四年存在心理的主要症状表现相对一致,主要反映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三方面;艺术类入学新生自杀意念呈现下降趋势,以上结果均提示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连续四年心理问题上升趋势,说明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好转趋势。2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连续四年心理状况对比探析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连续四年症状自评量表SCL-90施测的9个因子得分显示下降趋势,提示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上升趋势,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好转趋势。这与国内对艺术类大学生调查分析研究一致,如王斐、许燕等研究“音乐学院2007届新生297人在SCL- 90的9个因子中,恐怖和精神病性两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数据,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量表SCL-90中9个因子艺术类入学新生分值明显比较低,提示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于全国大学生整个群体,其中强迫、焦虑和偏执是问题较为严重,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502%”。[2]延凤宇,王玮,侯瑞贤调查研究显示:“在调查河北省艺术类155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量表SCL-90的9个因子筛选率依次是:强迫症状13%、敌对117%、人际敏感110%、抑郁93%、焦虑81%、偏执76%、恐怖64%、精神病性60%、躯体化47%,全国成人常模、全国大学生常模和全国青年组常模都明显低于河北省艺术类大学生在量表SCL-90上的总分以及每个因子的分值,显示全国成人、大学生以及青年整体心理健康状况都高于河北省艺术类大学生,即河北省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下降趋势”。[3]这和本此调查研究的时间和样本不同相关,本次研究历时四年纵向研究,主要探讨2010-2013届艺术类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

四、建议与对策思考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艺术活动强调个体独特的创新思维,处于艺术鉴赏、艺术创作、艺术表现等艺术活动中的艺术类大学生个体,既要有情绪性、偏执性、情感性、独特性、创造性的理性心理特点,也要有孤傲性、狂热性、痴迷性的不理性心理特征,这种特殊的心理平衡所激发的能量构成了艺术创作成功的秘诀。正如艺术教育家认为:“艺术能有效激发个体心理和谐发展,能促进个体心理自我完善,应积极发挥艺术这一特殊特有的教育功能。忽略艺术,会引发压抑、焦虑、灰暗的生活状况;重视艺术,压抑、焦虑、灰暗状况会逐渐转向美好、健康、快乐的生活;作为特别的精神食粮,艺术对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和健康快乐的生活质量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4]因此,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艺术类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力度,着力创建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开展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理念,开设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程,举办各种形式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协助艺术类学生正确评价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积极引导和教育艺术类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提升问题应对和心理自我调适技能。针对严重心理问题艺术类学生,要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方式,协助逐渐认识个人人格缺陷,帮助以有效应对个人未来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责任编辑:帅慧芳)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