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应用通窍清窦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7-18邓同民李小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8期
关键词:通窍鼻窦炎内镜

邓同民 李小艳

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应用通窍清窦汤的临床效果分析

邓同民 李小艳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通窍清窦汤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经鼻内镜围手术期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前口服通窍清窦汤后再经鼻内镜围手术期治疗, 并对两组不同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后进行随访,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有效率为96.4%, 优于对照组78.6%(P<0.05);且上皮化时间明显减少,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通窍清窦汤的临床效果明显, 该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通窍清窦汤;临床效果

慢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围手术期治疗效果不佳, 其手术目的主要为改善鼻窦黏膜的形态和功能, 恢复和创造一种通气良好、结构合理以及引流通畅的鼻腔内部环境[1]。本科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前口服通窍清窦汤再行围手术期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耳鼻喉头颈外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6例, 女20例, 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36.4岁;按照随机分组法将5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鼻内镜围手术期治疗(Messer Klinger术式)。术后给予患者止血剂、鼻内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常规治疗, 7 d后出院, 同时继续采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 且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并定期来院复诊。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术前口服通窍清窦汤再经鼻内镜围手术期治疗。术后常规治疗同对照组, 同时术后继续口服通窍清窦汤, 7 d后出院, 并定期来院复诊。通窍清窦汤:12 g苍耳子, 12 g辛夷花, 15 g黄芪, 10 g白芷, 10 g川穹, 10 g藿香, 10 g黄芩, 10 g桔梗, 3 g甘草;用法为1剂/d, 分2次水煎服。

1.3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作为临床效果评价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窦口经内镜检查开放较好, 黏膜上皮化, 未发现脓性分泌物;②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 窦内黏膜见肉芽组织和水肿, 可见较少脓性分泌物;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 鼻腔内镜检查见黏连且窦口闭锁或狭窄, 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后进行随访, 研究组患者治愈24例,好转3例, 无效1例, 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患者治愈21例,好转1例, 无效6例, 有效率78.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患者上皮化时间明显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方法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方法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上皮化时间(min)治愈好转无效有效率对照组2812.29±1.88211678.6研究组28 8.19±1.79a2431 96.4at/χ27.73764.0816 P<0.0001 0.0434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围手术期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临床学者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术后综合治疗及护理上来, 并得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单纯的通过围手术期治疗而不重视术后综合治疗并不能完全治愈该疾病[2]。祖国医学把慢性鼻-鼻窦炎称之为“鼻渊”或“脑漏”, 认为鼻属于气体交换的门户, 鼻为肺之窍, 风热或外感风寒未治疗彻底导致邪毒存留在鼻腔窍内, 再经鼻进入肺, 使肺受到损伤, 过久可见血瘀气滞,而且入侵的寒热邪毒较易滞留堆积于鼻窍内引起鼻塞流鼻涕[3]。根据中医理论发现, 通窍清窦汤具有改善鼻窦微循环、清热祛湿解毒、促进炎症吸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 它能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后的综合治疗, 能有效的减少术后患者鼻腔分泌物及黏膜水肿、加速鼻腔黏膜的上皮化、促进患者味觉的恢复, 从而治愈慢性鼻-鼻窦炎患者[4]。

本文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前口服通窍清窦汤再经围手术期治疗, 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后进行随访, 研究组患者治愈24例, 好转3例, 无效1例, 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患者治愈22例, 好转1例, 无效5例, 有效率78.6%,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患者上皮化时间明显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通窍清窦汤的临床效果明显, 该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李瑞红.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行不同鼻窦灌注液冲洗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26):106-107.

[2] 杨琴, 杨盈坡.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3):617-618.

[3] 李斯斯, 阮标, 刘奔, 等.复方木芙蓉涂鼻膏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观察.重庆医学, 2013, 42(4):432-433.

[4] 赵宏钧, 秦琴.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分析.西部医学, 2013, 25(11):1638-1639.

2014-05-19]

466300 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猜你喜欢

通窍鼻窦炎内镜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