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研究

2014-07-18付朝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6期
关键词:头围几率早产

付朝阳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研究

付朝阳

目的 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39例早产儿的病历资料, 同时收集39例正常未患该病的新生儿为对照组, 分析两组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并提出预防该病的相关措施。结果 观察组的患儿出生后的体重低于对照组患儿;吸氧、机械通气的时间, 出现感染的几率等, 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患该病的患儿(P<0.05)。结论 对早产患儿减少机械通气、吸氧的时间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几率,患病后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有效的改善病症。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防治研究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多发于早产患儿中, 是早产患儿常发的一种并发症[1]。临床治疗中患儿需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和吸氧治疗, 极易引发肺部感染, 长期以往还会对患儿的智力、体格发育造成影响。当前, 医疗技术逐年提高, 也增加了早产儿生存的几率, 同时导致该病的发病几率也呈现为上升趋势。为了更深层次的探索该病的预防、治疗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39例早产儿的病历资料, 对其进行了防治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39例早产儿的病历资料, 设置为观察组。收集39例未患该病的新生儿资料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中女性患儿为16例, 男性患儿为23例;患儿的胎龄为28.3~34.8周, 平均为(30.24±1.38)周;患儿出生后的体重为1983.2~2461.4 g, 平均体重为(2059.31±27.62)g。测量头围26.8~32.9 cm, 平均头围(30.56±1.94)cm。对照组新生儿中, 女性患儿为18例, 男性患儿为21例;患儿的胎龄为37.9~39.7周, 平均为(38.02±1.68)周;患儿出生后的体重为2593.7~3843.2 g, 平均体重为(3091.64±47.81)g。测量头围33.4~35.5 cm, 平均头围(33.83±0.57)cm;患有新生儿肺炎的患儿为20例, 胎粪误吸性的肺炎患儿为11例, 呼吸反复出现暂停的患儿为8例。所有患儿的出生体重、头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因早产而出现该病, 但生命体征较弱的患儿用规格为240 mg的固尔苏药物治疗, 按照患儿体重1 kg给药80~160 mg。同时加以氧气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效果不明显时可1 kg追加100 mg药物, 每隔12小时加一次, 但不要超过最大剂量300 mg。吸氧时要保证正常的氧饱和度, 运用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时, 为减少通气时对患儿肺部造成的损伤, 可运用胸外负压进行通气, 但要减少通气的时间。可运用静脉保证营养的摄入, 并注意钙、磷元素及维生素D的供给, 以促进患儿骨骼的发育。给予患儿沙丁胺醇等支气管的扩张药物, 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但对出现喘鸣的患儿应谨慎使用。适当选择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能减少患儿肺间质内的水分, 减轻患儿肺内高压, 降低肺部负荷, 有助于患儿的呼吸得到改善。对照组患儿进行吸氧,对症用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吸氧、通气的时间均超过28 d, 经X线检查后患儿双肺纹较粗, 透亮度较低, 同时出现不规则的条索影。肺部出现反复感染的患儿为19例, 出现胎膜早破的患儿为23例。对照组患儿吸氧时间、通气时间分别为(15.62±7.04)d、(4.31±3.69)d。肺部出现反复感染的患儿为7例, 出现胎膜早破的患儿为11例。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患该病的患儿(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各种因素对比

3 讨论

引起该病的因素众多, 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未完全, 尤其是肺部[2]。早产儿出生后一般均先行机械通气3 d, 再行吸氧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常会引发其他病症, 加重患儿的病情。而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肺功能未能发育成熟, 就过早处于高氧的环境中, 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将具有清除能力的氧化系统的上限被打破, 从而氧产生的毒性直接致使肺部的损伤[3]。这也的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均被确诊为该病患儿平均胎龄为(30.24±1.38)周,这时肺部的血管气道正处于成熟期, 肺泡也才开始逐渐发育。各种因素导致患儿早产后, 胎儿的肺泡较为简单, 肺间质过于纤维化, 导致肺部发育不良, 也是引发低氧血症状的因素[4]。对照组患儿均为适龄分娩, 患病后进行吸氧等对症治疗, 且治疗的时间少于观察组患儿;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肺部出现反复感染的几率为48.71%, 出现胎膜早破现象的几率为66.66%,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经本次研究不难看出, 患儿出生后的体重, 吸氧、机械通气的时间, 出现反复感染的几率等, 都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因素。因此, 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 可提升呼吸道本身的防御机制, 减少肺部反复感染的发生。适量给予利尿、血管扩张剂可有效的减轻患儿水肿等症状。

综上所述, 治疗该病患儿时, 除积极尽早的接受治疗并加强抗感染和营养治疗外, 还要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以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锦龙,谭玮,胡方金.39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因素临床分析.江西医药, 2012,47(06):126-127.

[2] 李彦夫.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及防治对策.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03):117-118.

[3] 龚小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中外医疗, 2013,5(11):107-108.

[4] 王金元,肖续武,刁敬军.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31):147-148.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头围几率早产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头大的宝宝更聪明?
产科护理中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的临床价值分析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