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7-18陈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0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康复研究组

陈专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专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 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治疗前后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相比较护理前抑郁程度下降, 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 研究组比对照组上升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合理心理干预, 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避免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 对于患者临床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护理;脑卒中;生活质量

本文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 分析心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影响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90例脑卒中患者, 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诊断, 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标准。研究组45例患者, 男23例, 女22例, 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4.2±3.4)岁;对照组45例患者, 男24例, 女21例, 年龄44~76岁, 平均年龄(52.6±4.5)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 主要措施:①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实际情况仔细了解, 把握其心理状况, 从而了解其心理焦虑、抑郁产生原因, 针对此予以有效心理干预, 使之能够提供治疗信心, 积极主动对抗病魔;②护理人员需仔细听取患者倾诉, 且注意患者心理状况变化, 并耐心予以开导,对其进行积极暗示, 提供有效帮助, 缓解患者不良心理, 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 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有关治疗措施, 有利于康复治疗[1];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文化水平制定合理健康教育方案, 使得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 明确心理变化会对疾病所造成的影响等, 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 且应用康复实例对患者进行激励, 提高其对抗疾病信心;④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予以合理指导, 与患者家属积极交流沟通, 使其能够对患者提高关心力度;⑤家属日常行为往往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促使家属应用积极言行对患者形成有利影响, 使之能够与患者进行良好交流沟通, 家属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确保家属情绪保持稳定同时可以避免患者出现消极情绪。

1.3疗效判定标准 抑郁状态评价:采取Psychology Express修正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脑卒中后抑郁情绪, 分值越高, 显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自评量表应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价, 主要有20个问题, 抑郁患者评价标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生活质量评价选取Hopkin’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 分值越高, 表明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 两组患者与护理前相比较SDS评分、SCL-90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时间SDS评分SCL-90总分对照组45护理前68.36±7.52168.79±20.59护理后 58.74±6.16a120.58±13.89a研究组45护理前69.81±6.89168.54±17.46护理后 46.58±5.94ab93.48±13.42ab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存在较为明显致残率及死亡率, 提高合理治疗过程中, 大部分患者往往还会发生瘫痪、失语等较严重副作用, 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针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特点, 给予适宜心理干预, 对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心理护理在临床医学心理学中属于较为重要组成部分,经合理交流沟通, 对患者心理行为均造成一定积极作用, 促进疾病有效恢复, 增加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住院时间, 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脑卒中患者大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 由此导致行为上受到一定消极影响,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病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引发神经功能无法快速恢复, 进一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从而出现恶性循环现象, 导致病情更为严重。经有效心理干预, 可以使得患者了解相关康复知识, 避免其存在错误认知, 且应不断提高康复意识, 由被动接受到患者主动参与, 在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 确保其发挥自身价值, 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速度, 加快病情康复。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并与家庭支持相结合, 缓解患者心理负担, 让患者将心理包袱放下,采取积极心态与康复计划积极配合, 由此缓解患者卒中后抑郁情况, 效果明显时会避免抑郁症状产生, 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确保患者能够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以健康状态重返社会[3]。

心理干预在临床中最大特征是能够充分发挥患者心理资源, 使之合理应对危机, 遭受心理困难及挫折时可以应用合理措施应对, 而且增强安全感, 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提高治愈的信心和勇气。

综上所述, 经心理干预能够避免患者产生不良心理, 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等, 对于临床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1] 郑舟军.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5):396.

[2] 王莉.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干预方法的实施与评价.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20):1829.

[3] 杨魏巍.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21):1957.

2014-05-04]

473132 河南省南阳油田总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康复研究组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