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老龄化背景下对社区养老的建议

2014-07-18孙增利廖佳唯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0期
关键词:护工养老老年人

孙增利 廖佳唯

上海金融学院 201209

在老龄化背景下对社区养老的建议

孙增利 廖佳唯

上海金融学院 201209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国家行列,而上海市是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因此所带来的的养老问题十分严重。我们通过走访上海的社区以及周边省市的社区,通过调研对比,并且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当前上海市的一些不同类型的社区养老模式考察,结合当前上海养老的现状分析,指出一些不足以及提出一些建议,旨在能完善当今的养老服务体系然后能更好的为生活在上海的老年人服务。

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养老服务

引言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总人数人口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了。2013年3月21日,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市统计局联合发布了最新统计的本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发展信息。(发布数据来源于《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据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市户籍总人口1426.9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67.32万人,占总人口的25.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5.27万人,占总人口的17.2%。

表1 上海老年人口年龄构成(2012)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上海老年人口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十二五”时期,上海户籍的老年人口还将平均每年增加20多万。到2015年,上海的老年人口比重将接近30%。如此严重的老龄化会带来很多社会上的问题,会增加国家对医疗卫生上的支出;另外,老龄人口的占比增多意味着劳动力占比的减少,这将会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的是养老所带来的护工流动性强,医护人员工资低,医疗设备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在中国整个老龄化的背景下,重点探索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上海的养老格局模式,并且重点解决当下上海目前养老格局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找到当期上海养老格局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和指导老师的沟通交流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望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能更好的为生活在上海养老服务机构的老人服务,从而让他们安享晚年。

我们文章的行文结构为:先分析上海目前的养老现状,对目前的养老格局进行了分析阐述,再是重点讲述目前现存的这些养老格局出现的问题,从整个机构的模式再细节到某个具体的问题,我们一层一层的讲述。最后,针对每个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上海目前养老现状

(一)上海养老格局

在“十一五”期间,上海养老格局概括为“9073”,即90%的老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的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人在机构养老。90%在家庭养老,街道或居委会为老人建活动室或活动场所,配备适合老人活动的各种器械,开办各种电脑班、钢琴班、书法班等。上海现已建有各类老年活动室近5000家,在郊区农村计划再建300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对老人的关注随之而降低,再加上老年人易发生脑血栓,心绞痛,心梗等一系列突发性疾病,抢救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机构养老能更好的预防这些突发状况,能够给老人专业护理,机构养老市场需求很大,处上升趋势。

(二)家庭养老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家庭养老。但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现在很多家庭面临着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从2013年起,上海市新增老年人口中,80%以上将为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处境最值得关注的是“失独户”,目前上海失独家庭7000多户,伤残家庭1600多户。在面对着高额的医疗费用以及日渐增加的生活压力面前,仅仅靠家庭养老模式已不是长久之计,更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

(三)上海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就是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大部分子女因为工作或者是要照顾自己孩子等等原因,不能长时间来照顾自己的父母,而老年人又是一个容易突发急性病的群体,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有生命的危险,所以子女白天把自己的父母送到社区养老机构,由那里专业的人员进行照顾,晚上自己在接回家。但目前社区养老机构较少,专业程度较低,老人平时的活动大多是静态的,很容易让身体机能下降,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二、目前社区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应的养老设施还未跟上养老化的速度

在医疗设备上,约20%的机构没有配备基础救助设施,80%以上的机构在紧急救助情况发生时,需要到外界调配车辆;60%以上的机构没有和当地医院建立绿色通道,难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救治。民办养老机构配备的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老年人与服务人员配置比例差距较大。

(二)养老行业面临着专业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匮乏

很多医护人员并没有专业的医护背景,仅是通过几天的紧急培训就持证上岗了。而他们的高强度工作和低廉的工资待遇以及处于下级的社会地位形成了鲜明对比,导致社区护工流动性很大,所以不利于社区人员管理,也加大了老年人的生活适应难度;并且很多社区面临着“护工荒”的问题。另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大部分是五十岁左右的阿姨,他们更是没有什么相关专业知识和掌握处理老年人发生意外情况的紧急措施,多数社区并没有专门的医疗机构,且没有和周边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例如每月定期的检查身体或者是社区老人的绿色通道。

(三)对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提供不足

老人平时只能在社区里,其活动场所十分有限,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是不允许出去的,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老年人的自由,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而在社区中大部分老年人娱乐方式就是打牌以及看电视,活动内容十分单调,对老人的精神关怀远远不够。而相比于国外如美国来说,他们国家所提供的的日常活动则就丰富多彩了。有专属电视频道、广播节目、报纸杂志,设有健身房、影剧院、网球场、舞厅、游戏室、老龄大学、图书馆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

三、对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深化“9073”养老服务格局

表3 主要年份养老服务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13)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所提供的的各种养老机构是不能满足目前上海庞大的老年人的数量要求,我们在强调社区养老的作用。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导致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夫妻二人很难承担起照顾四位老年人的责任,因此,如今的年迈老年人很难回归到过去的家庭养老中去。

主要方式是让社区居委会进行本小区的调查,确定需要照顾的老人人数和需要的服务。例如需要有人上门进行打扫卫生,上门送老年餐等等。之后进行人员的招募与培训,随后确定一个小区为中心服务点,保证这个小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附近的几个小区进行服务,在这个中心服务小区建立食堂,办公地点,可以覆盖到其他几个小区,达到效率原则,节约成本。

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涵盖人员应该广泛,不仅仅是专业的服务人员,还要有家属、志愿者等,要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发展社区养老资金应该多元化,不仅是政府的财政支持,还要有慈善机构的捐助、社会捐助、企事单位的大力支持。养老服务内容应该多元化,包括生活照料、物质帮助、心理支持、整体关怀等多个方面。

让尽可能多的老人进行社区养老。养老院主要照顾的是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例如生活可以自理,行动方便,意识清醒的老人则进行社区养老,这样大大减少养老机构的压力。

(二)完善管理水平

上海市人大召开“2013年立法工作会议暨五年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作为今年颇受关注的民生类立法计划,《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和管理条例》(暂定名)将于2013年11月份进行执行,让养老院更好的发展,最终使养老院内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并有执业医师、护士24小时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等,医护人员服务到床前,让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另外,要相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对入职工作的养老护理人员以及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还可以对保姆市场上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为那些专业养老机构提高充足的后备人员。此外,要相应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弊端也不断出现,相应的纠纷事件也呈增长趋势。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操作,并且大家在处理纠纷时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尽最大努力维护相关者的利益,促进养老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三)降低社区护工流动性

1.提高护工的待遇水平。国家可以以立法的形式进行护工工龄的确定,工作满5到10年可以在退休后每月多领300元的养老金,或者是享受医疗的补助,在看病时可以享受比一般人高的医疗待遇。通过这样一些政策可以提高护工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降低护工的流动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关注护工的一份子,使护工的群体壮大,年龄结构趋向合理化。

2.定期对护工进行绩效考核。可以采取老人对护工的打分制度,对高分者进行薪资或者其他方面的奖励,而对不合格者进行谈话教育,若屡犯不该者,则应该给与开除。另外,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加强对专业化服务队伍的建设。这样做的好处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竞争机制,则增加了护工为老人的服务热情;另一方面,形成了老人和护工的一条关系链,增加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独的个体。让他们之间形成感情的枢纽,让护工愿意在这里为老人服务,从而减少他们的流动性。这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四)完善法律

要想促进社区养老的健全发展,我们得进一步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能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法律在社区养老服务中起到基础指导作用。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相关的法律、政策相对滞后,目前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和意见。但没有出台统一的鼓励扶持社区养老发展的政策法规,也缺乏管理监督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度,导致目前全国各地各环节存在难以实现统一、组织的现象。因此应尽快修订相关立法,用法律制度推进和保障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1]唐悦艳.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调研报告.民营科技2013年第一期.

[2]陈元刚,谢金桃,王牧.我国社会养老研究文献综述.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23卷第九期, 2009(9).

[3]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4]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谢美娥.老人长期照护的相关论题.台北:桂冠图书出版公司,1993.

[6]朱佩兰.安老与社会工作.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7]李建新.国际比较中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动特征.学海,2005(6).

[8]梅陈玉婵等.老年学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田凯.当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0(6).

[10]人民网.2013-5-2.

[11]关信平,赵婷婷.当前城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社会保障制度,2013(1).

[12]张卫国.美国养老社区研究.社会保障制度,2013(1).

[13]张乃仁.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研究综述,2013(4).

猜你喜欢

护工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北京护工故事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模范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