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的制定与应用
2014-07-18唐新华
唐新华
编辑部:《指南》的制定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呢?
唐主任:制定《指南》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COPD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年5月,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高血压防控作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强调要通过控制高血压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凸现了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
编辑部:那对高血压防治的工作,《指南》的意义是什么?
唐主任:《指南》制定的是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1%,每年死亡350万,其中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少40%~50%的脑卒中危险和15%~30%的心肌梗死危险。因此,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病防治的一个切入点。
估算2012年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66亿,但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低于40%和10%,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治疗的依从性差。调查表明,初诊高血压治疗一年的依从性仅为30%,严重影响了高血压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的改善。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及长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很有必要,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将成为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措施和助推器。
编辑部:这样看来,《指南》正面宣传科学的健康知识能起到重要作用。
唐主任:是的,《指南》的制定有助于抵制伪科学,澄清对高血压认识的误区。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无不适症状,可以不用降压药;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停药;用食疗或理疗仪器,不服用降压药;认为是药三分毒,不愿意长期用降压药等。针对以上高血压认识的误区,有必要正面宣传科学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而高血压教育需要规范化,需要权威的科学的指导教材。
当前有关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强调患者参与,这也是对医生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把加强患者教育与诊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但目前我国健康教育现状的碎片化及不规范性,医务人员对于患者教育也多无据可依,这些已不能适应高血压防治的新要求。亟需制定国家级权威的、科学的、实用的高血压教育教材和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即《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编辑部:与以往的高血压相关指南比,这部指南有哪些亮点?
唐主任:这部《指南》主要是针对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诊治过程中应如何进行规范的教育而制定的。注重强调了各类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教育的方法技巧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细化及量化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内容;规范了对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内容和方式,并重点介绍如何进行家庭自测血压的管理;特别提出对患者应进行如何识别在高血压认识和治疗上的误区、识别伪科学等的教育。
同时《指南》首次尝试针对患者本身作为受众,基于科学的原则,提出规范化指导建议,供患者及其他各参与方参考、借鉴。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加深患者对疾病认识、改善治疗依从性,从而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为探索高血压防治的中国之路尽职尽力。
编辑部:那这部《指南》,是怎么制定出来的?准备如何推广实施?
唐主任:《指南》的制定是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过程。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指导下,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制订《指南》。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等多个组织为合作单位。
2012年7月1日在西安举行启动会,确定了《指南》的编写框架,20余位有关领域的专家(临床、营养、运动、健教、社区、管理)撰写了初稿。此后,召开了多次专家、基层医生、疾控和健教人员参加的意见征集会和高层专家讨论会,对《指南》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2013年4月19日举行定稿,6月19日举行基层医生和媒体意见征集会。《指南》的制定发表是指南委员会集体智慧的结晶。
《指南》发布后,将进行全国范围的宣传推广。组织《指南》推广委员会制定推广计划。要求各地卫生管理部门、医学会、协会、防治机构、疾病防控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医药企业等,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同时开展“春雨计划”行动,该行动计划3年内在全国100个市县开展1000场宣传教育活动,每年使全国100万高血压患者得到教育。目前全国各省已陆续启动了春雨计划”。
编辑部:我们相信《指南》的发表一定能让中国高血压教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专家简介〕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高血压学会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近20年从事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特别注重对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及管理模式研究。承担及参与国家“八五”、“九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浙江省高血压社区人群综合防治”研究、“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子与动脉弹性研究”、“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研究等项目主要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撑“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项目及卫生部《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浙江负责人,并参与撰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