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动物不当人
2014-07-17唐羽
唐羽
唐云辉画的是动物世界,其实是人世间的映射。
在中国画的理论上,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一棵树,一块石,都是人格的外化,偶然出现的动物则多半为人物的道具或伴侣。在西洋画里一般直接体现人物本身的形象,当然也有神高高在上,但也是人的映射。不过西方艺术家对动物一向情有专注,动物成了人物的朋友甚至影子,在一些隐晦的题材里,动物升级为人物的“合谋”,如胶似漆,难舍难弃,共同将人间浪漫剧徐徐演绎。
在上海画坛上,唐云辉对动物的专注别具一格,他是用水彩画的形式来开掘这一题材的,并得心应手地糅合了中国彩墨画和西洋油画的技法,形成了一种色彩表现上亦浓亦淡,画面上灵动透明与细腻温馨兼修,思想内涵充满都市生活况味与时代审美情趣的新派水彩。7月1日起,由当代艺术馆主办的《永不重现的相遇——唐云辉画展》将在浦东张江博雅酒店的博雅画廊展出,数十件展品浓笔重彩地展现了唐云辉精心打造的、充满温情的奇幻世界。
唐云辉是从美术插图、版面设计转向水彩画创作的。2006年前后,诞生了他第一批“动物世界”水彩作品。在这些作品里,唐云辉把多年累积下来的不满足,经由独立的水彩作品,通过长期摸索的独门水彩技法进行宣泄,一经亮相,即赢得满堂喝彩。当年在上海波特曼酒店的画廊里举办的首次个展一炮打响,作品几乎被慧眼藏家一扫而空。
现在,唐云辉的动物水彩画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成了上海艺术界的一个异数。我们可以从唐云辉的作品中看到,他笔下的动物多为我们日常所见的小动物,小狗、小猫、小鸭、小鸡、蜗牛等,多为弱势群体,在日益脆弱的生存环境中,是人类应该加以保护的对象,它们不具攻击性、侵略性,是人类的朋友。即使有虎、象、牛等大型动物,也被唐云辉缩小而软化了,消磨了它们的凶猛或强大符号。唐云辉将动物以童话般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给了动物以平等,也给了它们与人的平等。在他的观念里,人与动物一样,没有大小贵贱之分,只有善与恶的分野,而唐云辉想做的,仅仅是放大、再现、强调真善美。
唐云辉特别擅长描绘动物的眼神,这也是他着墨最多之处——他让动物的眼神能透视内心,为此,他运用多种绘画技艺并结合着创作时的灵感迸发与情绪涌动。于是,在他笔下,小狗的眼神才会如宝石般透明,可以渗透到观者的内心世界,烛照人类的现世生活。
所以说,唐云辉笔下的动物,有着人世间的依据与模特,有着人类共同的感情寄托和性格发展逻辑,甚至是他自我个人生命的写照。也因此,许多白领,特别是女性成功者,将他的作品当作精神慰藉与疗伤的药方。有一位女企业家偶然进入唐云辉的某次展览会,一下子被他的童话世界所吸引,再也不能移步。她在小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往,也看到了自己精神的去向。当场买了一幅,不久又买了两幅。她说:“唐云辉画的是动物世界,其实是人世间的映射。他只是给了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和逃辟现世的机会。他尊重动物,也尊重观众,所以‘人艰不拆。”
唐云辉的画面是很纯净的,多用暖色调,给人温馨的感觉。哪怕偶然使用了蓝绿等冷色调,但整个画面依然能呈现出温馨的感觉。他用细碎轻巧的线条勾勒出家园、草地、森林等景观,也是要与人类发生紧密的关联。近年的作品中,画面上每每会出现许多叶子,从天而降,铺洒或萦绕在画面中,成为背景和主体之外的又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作为绘画主体的那些小动物有着强烈的领地意识与探索精神,这也是人类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有不少藏家收藏了唐云辉的画,就会将家中最敞亮的一面墙留给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