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书店:就像天堂一样美丽
2014-07-17何映宇
何映宇
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纷纷关门大吉。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却有一些特色书店异军突起,上演逆袭的戏码,其成功的经验何在?能够维持生计的秘诀何在?
三联韬奋书店宣布24小时营业,李克强总理发来贺电,三联书店的回信是:总理年轻时常来三联。不论是总理,还是书店,都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更多的读者,重新回到书店,毕竟,书店,有电商难以比拟的存在感。每一本书,都在向你打开一个奇异的世界。
那样美丽,就像天堂。
豆瓣大小的豆瓣书店
在北京蓝旗营丁字路口东南,万圣书园的对面,一家名为“豆瓣”的小书店像路边的小花悄悄地绽放了。豆瓣书店,店如其名,真的只有豆瓣大小,5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你想,普通一家三口的公寓房,也得有个70-100平方米才不显得那么逼仄拥挤,何况书店?
当然了,豆瓣书店,和豆瓣网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是不是在和豆瓣网套近乎误导消费者呢?说起来也有点冤枉,店长卿松是个纯粹的爱书人,多少有点理想主义:“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而且,在我看来,书、看书、买书是很高尚的事情,都不该沾染市场的俗气。”
他们的第一家书店在北大朗润园的小平房中,不太好找,又小,三四个读者就将这里占满了,虽然在一个居民小区里,进出都不方便,可是房租却不便宜,最后,他们还是决定,在万圣书园边上,重新找一家店面。卿松说:“最初,我们给书店取的名字叫沉香书屋,可是注册表格要求至少填六个备用,而我们准备的前四个名字都已被注册,排名第五备用的豆瓣遂阴差阳错成了书店的名称。”
书店小归小,却很有特色。别家书店都卖畅销书,他们偏不,决意另辟蹊径,豆瓣书店将目光盯在了出版社的库存书和书店的退书上。这在售的2万多种书,都打4-5折,这么低的折扣,如果没有在进货渠道上下点脑筋,恐怕就是卖一本赔一本了。在卿松看来,库存书不等于烂书,图书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学术书乏人问津,却可能是一些该专业的研究者所需要的,他们让这些滞销书找到需要它们的主人,以免化成纸浆的命运。“书店附近,就是北京的大学片区,北大、清华都在附近,良好的学术氛围,大学师生的知识结构、视野,还有消费能力都与豆瓣书店的定位相契合。也使得这样小众的书店,有生存的空间。”
现在的豆瓣书店也小有名气,拥有一批回头客,保证了平均每天2000元的流水,也保证了书店的收支平衡。与此同时,豆瓣书店也很清楚线上资源的重要性,他们不仅通过淘宝和孔夫子网进行网售,还在豆瓣网组建自己的组,随时发放书店新书目录,经常光顾书店的顾客手机号都加在飞信小组里。每逢新书一到,书店就会发出群发短信:“亲爱的书友,豆瓣书店新书已入铺,好书极多,本次推荐××出版社的《××××》。”
一些小小的举动,就颇见店主的用心,这是小小的书店能够在北京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
方所书店:时尚之地
走进广州方所书店,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fashion。
方所占地1800平方米,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经营。它有500平方米的书店、400平方米的展示和销售设计品的美学馆、26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250平方米的服饰馆以及90平放米的咖啡馆。在这里,你可以一杯咖啡三五好友小聚,也可以去聆听一场作家、学者的讲座,书店,成为一个平台,展示书,让书香自然而然地浸润到你的呼吸,让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在这方面,诚品和方所书店可以说开风气之先,并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方所创始人之一毛继鸿第一次去台湾诚品书店就扛回了21箱书,他觉得,他要开一家书店,就一定是像诚品一样,能创造一种氛围,能让书和人更好地相遇。2011年11月25日,由他和台湾行人文化实验室联合打造的方所书店正式开张了,开张仅仅两天,营业额就已经达到了30万元。现在,方所在业界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由诚品、方所所引领的阅读风潮也刮起了一股旋风。
实际上,方所策划总顾问廖美立就是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之一,她对开书店的看法就很具有代表性:“我们做的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这位书店女王甚至说:“根本不需要拯救书店。”
“书店的经营,我们需要确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廖美立说,“我们会把不同的业态组合在一起,用文化上的议题切入,真心诚恳地去做,让来到这个平台的人,不管是客户或者是艺术家、创作者,都能获得感动。”
除了诚品的元老级人物廖美立,方所运营总监谭白绢和图书顾问罗玫玲,也都是诚品的老员工,有在诚品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很显然,在方所的身上,有着太多诚品的印记,但是,方所和诚品看上去相似,却又有所不同。在方所书店里,你看到的艺术书籍的量,要大大多于诚品,方所的书籍品类和店面风格,均更侧重于艺术和美学。在这里,除了图书,还卖服饰和“美学生活”商品,这里有日本工业设计大师柳宗理设计的铁锅,意大利品牌CIAK笔记本,甚至连彩色铅笔也是被称为“笔中奢侈品”的品牌。这些“美学生活”的商品,经历了层层严格的筛选:从全球1000多个设计品牌中初选130余种,之后再从中精选80余种,最终引进50余种,其中超过20种首次在国内亮相。
小众,但不孤芳自赏,它所倡导的品位,在时尚青年之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使得其在实体书店一片倒闭的哀歌中成功走出一片新天地。不管是不是文化搭台商业唱戏,至少,它以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接近了书籍,就像在方所书店的玻璃门上,是诗人也斯的赠语:“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年代:‘随风合唱中隐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听。”
上海最美书店钟书阁
钟书阁和钱钟书老先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还是能从书店中体会得到,那股浓浓的爱书之意。
钟书阁被誉为“上海最美的书店”,就设计的别具匠心而言,钟书阁在上海的书店中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记者走进钟书阁就感到眼前一亮,书,不一定在书架上,也可能在你脚下,在每一级台阶上,在透明的玻璃底下,书籍静静地躺着。整个书店分为上下两层,书架分隔的空间,在中央一个四周被书籍所围绕的空间中伫立时,真的有一种仿佛置身书的天堂的感觉。阳光,从屋顶的玻璃上徐徐流下,照亮你的心灵,是那样一种书店的风景,让你感慨系之。endprint
和新华书店似的正统书店风格,以及方所、诚品那一派的时尚风潮都不一样,它的欧洲范儿不高高在上,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和它所在的松江区泰晤士小镇文化产业区相得益彰,显得不那么张扬。
这是由中国十大民营图书企业之一的“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建设的高端新概念书店品牌。从构想到设计到装修,钟书阁经历了一年的筹备时间,其中光设计费就花了40万元。高投入也迎来了不错的收益,虽然地处郊区,但到这里来领略“上海最美书店”风采的观光者却络绎不绝,也使得这家地处偏远的书店在开张三年后成功突破销售码洋1500万元。面对网上书业的冲击,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浩有着清醒的认识:“我觉得,店铺经营成本的上升,确实对实体书店的经营造成不小的压力,但我们做好了前两年是纯投入,肯定是亏本,第三年能打平,到第四年才能盈利的准备。”但他并不认为实体书店将难以为继,实体书店只要做出特色,还是有一定的读者愿意来阅读和购买。
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书店变成书的天堂,打造一个令人舒心、愉悦的阅读场所。
好书总在先锋
南京先锋书店近日宣布,该店五台山店6月14日—9月30日每晚营业到24:00,看来大有和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一决高低之势。
它有这样的底气。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评选的首届“江苏最美书店”近日揭晓,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店排在首位。这些年来,凭借书店就能获奖无数,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可真没几家。2009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店、2011年度《新周刊》中国娇子新锐榜——“优化生活特别贡献奖”、“2012读书盛典”——年度影响力实体书店之一,美国CNN赞为“中国最美的书店”,2014年,英国BBC评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南京先锋书店都名列其中。
不论是季风,还是方所和钟书阁,就书店的书籍品种而言,先锋书店都甩前几位好几条街。如今,先锋书店已经成为南京的著名文化名片,这个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地下停车场里的书店,面积之大令人咋舌,品位不俗的图书又齐聚一堂,自斜坡而下,进入这个大车库或者说大书库,尤以人文、社科、艺术三大领域的图书为多,饶是记者自诩见多识广,到了这里,也有老鼠进了米缸之感,爱书之人,没个半天还真逛不下来。
名声在外,靠的是内在的修炼。从1996年创店之初的17平方米店面到现在新店的3780平方米,书店的规模和效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变的,是一贯所坚持的人文关怀精神。就像门口的思想者雕像所表现的,它是一位精神的引领者。
在这16年里,先锋书店也遇到过危机,也有无人上门只好关门大吉的黑暗回忆,也想过,是不是要转变思路,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我就是想向读者推广文化。我希望这份坚守,能给读者带来文化幸福感,同时也能让这座城市更有思想。”书店创始人钱晓华说。
书店里的十字架让书店成为一个宗教性的精神场所,你的心,好像瞬间就静了下来。钱晓华说:“我想象中的书店就像天堂一样美丽。”
在“好书总在先锋”和“人比利润重要”的理念下,先锋书店有清晰的定位,以先锋的姿态引领大众阅读,迅速得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喜爱。苏童、叶兆言等南京作家就毫不掩饰他们对先锋书店的推崇,在他们看来,先锋书店的存在,体现的,正是南京的人文氛围。现在,这里成了南京的一个文化重镇,几乎每周,先锋书店都会有讲座、新书见面会、读书会这样的活动,拉近了读者与作家之间的距离。
人的精神永远在寻觅一个故乡,而那,就是像天堂一样美丽的书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