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素”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014-07-17刘敏
刘敏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自主学习,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身的潜能去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发展能力;创新思维
新课标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而生动的思维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缺乏创造发展精神。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发挥自己的潜能,尝试解决新问题、吸收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当今“六要素教学模式”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精神进行培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呢?
鉴于此,我在“六要素教学”改革中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式,围绕“主动、乐学、创新”教学模式展开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学”兴趣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数学的学习本是一个繁复的过程,要想让学生真的主动学习,必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这是他们主动学习与认识事物的动力,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知识产生强烈的需求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取新知。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就是引发学生想学、乐学的动机与兴趣。
如何使学生想学、乐学呢?
1.利用情境素材,营造“乐学”的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素材去创设情境,营造数学情境的氛围。通过生动直观的电化手段、动听有趣的故事、形象的图画,抑扬顿挫的语调,有目的地把数学问题融入这些情境当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迫不及待地去探索求知。
如,我在《分数的初步知识》一课导入中,编了一个有趣的西游记的故事,好吃的猪八戒与聪明的孙悟空因为分一个桃子,争执不下,唐僧作主把桃子一分为二。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适时引出了分数,学生相当兴奋,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分数。接着我又说:“聪明的孙悟空把桃子分成一边大一边小”,猪八戒可不愿意了,学生更加不同意,争先恐后地说:“分得不公平、分得不公平,这不是。”由此引出分数定义的关键: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这个情境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入手,将生硬的数学知识淡化,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不由自主地学会了新知,一节课上完了,学生还意犹末尽。
2.设疑生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如,我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又引入了孙悟空的故事:“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有一天悟空摘来了一个大西瓜,要让师傅解解渴,贪吃的猪八戒急得直流口水,就想去抱西瓜吃,悟空大喝一声:‘八戒,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还是呢?八戒连忙说:‘我肚子这么大,当然吃这个西瓜的了。于是悟空便拿起刀切了这个西瓜的给八戒。八戒拿着自己的西瓜,再看看悟空他们的西瓜,疑惑不解。同学们,你认为是大还是大呢?”通过这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
二、培养能力,是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注重数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逻辑推理能力、分合聚散思维,数形结合思维,尽量地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性。
数学家哈尔斯说过:“最好的数学不是讲清事实,而是让学生去思索事实。”教师传授知识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教是为了不用教”。
三、留有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发展创新思维中自主学习
适当地设置一些思考题、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创新提供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在自主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多创设不同问题让学习自己寻求解决方法,从而发展创新思维。
总之,在学生长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人,而教师是明灯。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新课程实施的灵魂。教师要创造机会,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不会学”变为“善学”,从“死学”变为“乐学”。
参考文献:
[1]刘科兰.浅探小学数学理念.云南教育,2006(09).
[2]刘兼.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2002.
(作者单位 广州市萝岗区东区小学)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