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完整的爱
2014-07-17王春华
王春华
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教育的观念更新,但也出现一些偏向。从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入手,探讨农村中小学惩戒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的方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关爱欣赏与惩戒教育结合,给学生完整的爱。
农村中小学惩戒教育遵循原则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惩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人的各种基本权利的满足的观念也不断进步,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和家庭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产生极大变化,特别是对历史形成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带来了历史性的颠覆,学生成了学校的小主人,学生成教学的主体。这种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教育中也存在出现了一些片面性,在社会上,在家庭,甚至在学校都觉得似乎对待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正面教育,激励只能是正面的激励。总之对学生只能欣赏,表扬和正面激励,不能批评和惩罚。教师对学生只能一味的叫“好”,一般不能对学生说“不”,否则就会因此扼杀一个“牛顿”。甚至有时会招来家长的报复和攻击。造成对必要和合法正常的惩罚都噤若寒蝉,唯恐越雷池一步。有一所学校的一个男孩子在教室大发犟脾气,把全班42张课桌全部扳倒,老师对这种行为不敢批评,只好如此正面激励:“你的力气真大呀!”这是一种教育的无奈。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对待学生的另一种情况是出现体罚学生的违法行为和随意地滥用惩罚手段。如栗城县边代梅村小学三年级六名小学生没完成英语作业,遭到老师的体罚,四名学生被打手掌,二名学生被打耳光,直到打哭为止,其中一名学生被打50个耳光后没哭,竟惹得老师用黑板刷打孩子的脸,直到打伤。滥用惩罚现象更是比比皆是。笔者亲历,一老师在看作业,这时班长跑来报告老师,二个学生为争篮球引起争执。这位老师头也不回说:“去告诉他们,每人罚抄一版字”。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滥用惩罚的现象何其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正确、不正常的偏向?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的认识因素外,主要对惩戒教育的认识存在较大的误解。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和现实上正确认识对学生的惩戒教育。
二、关于惩戒教育
什么是惩戒教育?惩戒即惩治过错,警戒将来。惩戒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不合范行为施予否定性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
惩戒教育看似简单,但由于人们对惩戒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在社会和教育内部都引起了是否需要惩戒教育的激烈论争。
对待惩戒教育,目前存在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一是把惩戒等同于处罚。惩戒:侧重防备、警告、戒除、禁止;处罚:侧重罚,往往只强调负面强化的取得本身。
二是把惩戒等同于体罚。从目的看,惩戒是使学生悔过,“不愿”再犯;惩罚是使学生惧怕皮肉之苦,“不敢”再犯。从程度看:惩戒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式,体罚是一种违法行为;从手段看:惩戒中的“痛苦”是学生幡然悔悟后的痛苦,是内发的,体罚中的“痛苦”是教师施加给学生的,是外感的;从效果看:惩戒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改错,增进师生感情;体罚是学生被动地改错,易产生抵触和对立情绪。
三、学校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从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看,人存在着惰性。克服人的惰性需要激励,奖赏是激励,惩戒也是激励,是一种负激励,有时能起到正面奖赏所达不到的效果。
其次,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主张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惩罚能够有益处的地方,老师就应当使用惩罚。无论哪一个教师,都不应该矫揉造作地说‘我是圣人,不使用惩罚。”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第二中学校长邵喜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从表面上看,无批评教育似乎颇具人文色彩,而实质上是教育上的无知。对每个未成年人来说,批评教育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珍贵营养;而对于容易受到娇宠的独生子女来说,无批评教育简直就是让他们在危险面前信马由缰”。
第三,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看,需要惩戒教育。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多布森说:“许多犯罪的人,正是教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冲动的结果。”
第四,从现实生活看,需要惩戒教育。“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一个学生连承受批评和承担责任的勇气都没有,长大后能融入社会吗?
四、实施惩戒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当然,我们主张需要惩戒教育不是随意地对学生进行负面激励和惩罚。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时,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依法原则。惩戒教育首先要确保目的和手段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学校实施惩戒教育提出了最基本的法律原则。
实施惩戒教育要先有规矩,后有惩罚。避免教师“口谕”,避免惩戒的随意性。
二是目的原则。始终不忘记惩罚都是教育和管理的手段而非目的。惩戒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使学生“改过”,更重要的是使其“迁善”。
曾获诺贝尔奖的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学时曾偷杀了校长家的狗,校长采取的惩戒手段是让他画出两张解剖图,这个包含理解、宽容的惩戒使其懂得了什么是爱并喜欢上了生物学。有时惩戒所起的作用比老师费尽口舌地摆事实讲道理要显著得多。
三是时效原则。即时,尽量不搞“秋后算账”,及时纠正惩戒错误行为,强化正确行为。
四是民主原则。在合法情况下,惩戒的方式和强度民主确定。允许申辩,惩戒的方式采用多样方式,使接受惩戒方式的具有可选择性。
五是协调原则。不一定学生的犯错或不正确行为必定要采用惩戒的方法解决,有时犯错双方互相认识自己的不对的行为,相互谅解道歉就是一种好协调的办法。
六是惩戒方式。惩戒的方式主要有精神惩戒:批评、检讨、付出必要的精神代价。然后是强制性重复行为。使犯错者付出必要的行为代价,魏书生的很多经验是可取的。
综上所述,社会、家庭和教育机构毫无疑问对学生要无微不至的关爱,施加正面教育和影响。但绝不要忽视惩戒教育的作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自控能力和是非辨识能力都不成熟,经常需要“他律”来调控其行为。因此教育惩戒作为“他律”力量将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教育惩戒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总之,欣赏是爱,惩戒也是爱。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江苏教育出版社.
[2]孙云晓.两种爱心两种命运.江苏教育出版社。
[3]普通心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4]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新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