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重视“读”
2014-07-17李建丽
李建丽
【摘 要】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范读十分重要,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的榜样。
【关键词】朗读 范读 扩大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解放后四十余年,语文界的名师高手们也常常提醒我们,要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视为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恪守其训,的确受益匪浅,并屡屡发现:我所教的学生中,凡朗读能力强者,其思维活跃,阅读表达能力也较高。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往外泼洗澡水时,连同坐在浴盆中的婴儿一齐倒掉,这做法是最愚蠢的妇人也不取的。当今的语文教改,对传统教法中有生命力的“婴儿”,非但不可横扫,而且应该倍加钟爱,并促使其成长。
教师范读。在教学中,教师范读十分重要,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教材,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我们要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作范读,课上认真给学生范读,通过范读,学生不仅掌握了许多字正确的读音,教师的朗读激情往往会感染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动情,入境,情不自禁地读起来,这也正是范读的关键意义所在。因此,教师要注重示范朗读。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有感情的读是朗读训练的高标准要求,是指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传神的朗读,熟练地运用读音和表情,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使听者感染到“声声入耳”,使读者感到“心领神会”,读者要设身处地的,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或是憎恨的,是喜悦或是悲伤的,是同情还是厌恶的,只有这样朗读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实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要求学生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也是关键,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位,它们相辅相成,必须有机结合。《2008,北京!》这一课,写了中国申奥成功后,人们欢聚天安门广场的沸腾场面。第二自然段中写到“天安门广场早已经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当时人们激动的场面,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朗读课文,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在读最后一句“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2008,北京!”时要读得有力,有气势,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得到升华,极大地提高了朗读教学质量。(2)溶朗读与感悟于一体,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体验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感悟,感受美的体验。
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一次朗读有不同的要求,每一个阶段的朗读也应该有重点要求。一开始,我们的朗读重点要求是要做到字正腔圆,口齿清晰,主要是为了读准字音。接着,重点在消除不正确的拖音,要读得轻盈(一年级学生读的文章多数是语调轻盈的,适合训练消除拖音现象)。消除拖音往往与学习停顿一起进行,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班级学生读书一字一顿的,很生硬,很不自然。这样读书,拖腔拖调的现象是消除了,但是如果为了不拖腔就杜绝拖音,那就是倒洗澡水的时候一同倒掉了盆里的小孩了。朗读中肯定有拖音,句中的停顿有时是音断意不断,有时就是以拖音来处理的,朗读中的重音也往往需要拖长音调。也有的班级读书停顿过于死板,每一个句子后面的停顿时间都是一样长的,感觉大家都在等待着几秒钟时间过去,然后开始读下一句。其实,朗读中的停顿都是音断而意连,正确优美的朗读,无论段与段之间停顿时间多长,读者和听者(合格的听者)都不会有等待的感觉。所以停顿的处理不可以过于僵化。在一年级中,教师也要讲句号后停顿稍长些,一段话后停顿更长些,但要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感悟为什么要如此停顿,要让学生看着老师的表情听老师范读,学生就不会有等待多少时间过去再读的感觉,以后自己也会渐渐学会如何停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