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第一学段句子训练策略

2014-07-17金叶

新课程·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第一学段策略

金叶

摘 要:第一学段是小学的基础学段,教师要在第一学段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句子训练,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一是要结合课文,上勾下联将句子说具体;二是句式对比,举一反三将句式说丰富;三是图文结合,细致训练将句子说生动;四是链接生活,语言实践将句子说顺畅。

关键词:第一学段;句子训练;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里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等,其中,字、词、句、篇的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学段是小学的基础学段,如果在第一学段中,没有进行相应的句子训练,那第二学段开始的习作训练将如空中楼阁,因此有必要在第一学段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句子训练,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

一、结合课文,上勾下联将句子说具体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训练的主要对象,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句式,要让学生反复地细读、揣摩,从而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同时掌握一些句子表达的技巧。”在课文教学中,要通过句子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让学生顺势迁移,熟练运用。

如,苏教版第三册十六课《孔繁森》一课,第二小节写了孔繁森抚养孤儿的事。为了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学习将句子说具体,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

1.读读这一节,想想主要写了孔繁森的什么事。因为前面刚学过《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这些课文,所以请同学们用“大禹治水”这样的格式来说说孔繁森做了什么。学生立刻回答出:“孔繁森抚养孤儿。”

2.接着继续提问,孔繁森抚养了几个孤儿?于是学生有了这个答案:“孔繁森抚养了三个孤儿。”

3.再问,孔繁森抚养了几个哪里的孤儿?学生立刻答出:“孔繁森抚养了三个藏族的孤儿。”

4.顺势利导,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成为孤儿的。于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又说出了这样的句子:“孔繁森抚养三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藏族孤儿。”

5.紧接着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问孔繁森是怎样抚养他们的?于是学生又将句子表达为:“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藏族孤儿。”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逐步将一个简单的句子表达成为内容丰富的句子,从而让学生掌握怎样将句子表达具体的方法,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长期这样训练,学生一定能逐渐养成将句子层层说具体的意识与习惯,这将为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句式对比,举一反三将句式说丰富

将句子说具体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句子表达是有很多种形式的,不要只局限于一种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句式训练也同样,在训练过程中,不可能千句一律,要根据不同句子的特点,正确地选择训练形式,使句子训练更扎实、到位。清代教育家颜元认为:“思过读过总不如学过,学过不如习过,习两三次,终不与我为一,总不如时习方能有得。”这里的“习”,指的是就学生多方面、多形式的练习与实践,而且必须反复“习”才会有收获。

如,苏教版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第一小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这一节介绍了台湾成为蝴蝶生长的好地方的具体原因。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流程:

1.自己读读这一小节,想想为什么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2.句式训练:因为( ),所以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3.变换句型:台湾之所以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是因为( )。

4.将课文原句与这两个句式同时呈现,比较得出:这三个句子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却不一样。

这个环节中,重点训练的是“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句子表达的丰富性,让学生反复地练习、朗读、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习得语言的技巧,提高语感,以后在自己说话、写话的时候也能用上不同的句式,让内容更丰富,更吸引人。

三、图文结合,细致训练将句子说生动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容易感知的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图画是教材内容的形象表现,易为学生接受。如,画面中常出现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可爱的小动物等,学生一看见便跃跃欲试,有话要说。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色彩艳丽的图片,让学生在图文对照中练习,将句子说生动。

如,苏教版第三册第一课《秋游》,第二小节描写了蓝天白云的美丽景色。因此可以进行看图比较句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句子的比较,认识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2.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句话。

3.出示:①天空很大很大。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

4.在这两个句子中,句①只是简明地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句②在“天空”前面加上了“蓝蓝的”,在“天空”后面加上了“一望无边”,这些具体修饰更清楚地表现了秋天秋高气爽、天蓝、云少的景色特点。

这类训练题应该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在看图的过程中仔细练习,让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句子能将事物写得更具体、形象,明白为什么这样表达能够具体、形象,这样以后学生在说(写)话时也能逐渐把话说(写)得更加具体、更加充实。

四、链接生活,语言实践将句子说顺畅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提出并被广大学者及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的一条理论。新课标也强调“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要求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文、课堂教学,要切实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实施生活语文教育。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大语文观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同样的,在第一学段,特别要鼓励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句子练习,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如,苏教版第三册《练习5》中的“做做说说“一题,就是让学生跟妈妈去菜场买菜,说说菜场里有哪些蔬菜,你和妈妈买了哪些蔬菜。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流程:

1.播放菜场录像,创设情境,提问:菜场里有哪些蔬菜?

2.提供句式:菜场里的蔬菜真多啊!有( ),有( ),还有( ),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3.出示西红柿图片,仔细观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西红柿,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来说,比如红彤彤的西红柿、圆圆的西红柿、酸酸甜甜的西红柿……再用这样的形式来说说其他的蔬菜是什么样的。

4.再次出示句式:菜场里的蔬菜真多啊!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

这个教学环节,巧妙地将语文学习与生活链接起来,唤醒、顺应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将内容表达得具体、生动。最主要的是,这是一种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在类似的生活实践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经常有意识地去运用句式,将句子流畅地说出来。

总之,第一学段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句子,学着运用一定句式。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因此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激发起学生对句子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句子,正确使用句子,为升入高一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一学段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读题百遍 其义自见
方寸之间 独具一格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