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作业设计,架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绿色桥梁

2014-07-17许小娟

新课程·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对话体验高效课堂

许小娟

摘 要:对话式教学是实现高效阅读课堂的有效途径。但受传统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开展对话教学任务尤为艰巨。通过优化作业设计的方式,力求从指导课外阅读、随笔、预习等方面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架设一道绿色桥梁,为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创设条件。

关键词:对话;文本;体验;高效课堂

由于长期受传统肢解式理解、架空式分析的阅读教学的影响,当前农村中学生的浅层阅读积累极为薄弱;另外,年龄小和接触社会机会少等客观因素,又影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正确而理智的认识和判断,造成思想的不成熟和感悟的非理性。而浅层阅读积累的薄弱和尚不成熟的人生领悟,就成为对话阅读教学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改变当前语文作业的方式,优化作业设计,是沟通学生与文本对话,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课外阅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知识积累

科学巨人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只是由于我站在巨人肩上。”阅读积累薄弱的学生面对文本(作者),犹如一个矮子面对文学巨人,这时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创设条件,让这个矮子站在一个个巨人的肩膀上,多开阔眼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让他增强对话的信心和能力,进而与文本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生成自己的独特感悟。

知识积累包罗万象,主要包括:语言积累、知识面积累、文学素养积累、心理健康积累、人文精神积累等。总而言之,积累知识就是积累感悟文本的能力。怎样才能多积累知识呢?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作画尚且如此,阅读就更应如此了。但是由于受阅读时间、阅读能力等制约,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多不高,所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要务是提高阅读兴趣。笔者的做法是:在学完一篇精读课文后,推荐几篇相关内容的文章给学生阅读,要求摘抄感受最深的一篇并做好读书笔记。如在学完《背影》之后,推荐阅读《读者》杂志里的《他曾打折我青春的翅膀》《我与父亲的八年冷战》《父爱的高度》《你是我最笨的学生》《爱与恨的细节》等文章,结果学生往往会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做读书笔记,如“双差生”大多选择《他曾打折我青春的翅膀》《我与父亲的八年冷战》,记得有个学生在读书心得里面说道:“原来打也是爱的表现。”可见,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认识了多侧面的父爱,找到了与自己所拥有的相似的父爱,对同类文章的感悟也慢慢提高了。这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阅读的作业,学生很乐意去做,一般半个学期之后,这项作业就由老师“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了,现在我班的学生当中已形成一股“《读者》热”。实践证明,阅读兴趣慢慢提高了,而且潜移默化地养成了结合自身经历阅读的习惯,因此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也逐步增强了。

课外阅读还可以利用电视和网络的手段,如收看《百家讲坛》《马后炮》《今日关注》《社会记录》,上网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文章等,这些方式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体验语文”,寓学于乐,何乐而不为?

二、指导随笔——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体验积累

新课程非常注重体验,基本上每个单元导言都有“学习本单元,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的话,可见,只有多积累生活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才能让阅读有个性、显特性,才能让学生与文本产生高质量的对话。但是为什么有十几年生活体验的学生面对文本却发现不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呢?毋庸置疑,这与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缺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与他们不善于总结生活体验有莫大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平常的生活经历提升为生活体验。笔者认为写随笔是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

学生初期的随笔,要由课内引申确定一个主题,且一定要强调既有所见所闻,又要有所感。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要写感受,因为学生只有多反思才会出真体验。例如学生一般对街头的乞丐是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但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特别是《老王》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完成一篇随笔,主题为:街头乞丐。结果从随笔中发现,学生不但仔细观察了这独特的人群,而且还重新审视了他们的生存状态,甚至试着用稚嫩的眼光探寻他们存在的社会原因。又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都可以通过随笔让学生重新留意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情。他们大多会发现:平凡生活中原来也蕴藏着深深的爱。总之,随笔可以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生活、感激生活,有了这些生活体验的积累,学生才可容易与课文产生共鸣,才能与文本进行独特的深层的对话。

三、指导预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积累

如果说知识积累和体验积累是对话的奠基石,那么,方法积累则是对话的点金石。指导预习是教学生积累方法的有效途径。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做准备的指导预习,不再是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找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与文本对话。预习可以在课外,也可以在课内,视文章的长短和难易程度而定。但是,初期的指导,最好在课内进行,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指导得当,对话自然事半功倍。指导预习时,笔者经常强调以下四句话,目的是加深对阅读方法的理解:(1)原汁原味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反复读,阅读中不要受其他参考资料的限制,而要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对话”。(2)立足文本。“问题和答案都只在文本中,而不在你的头脑中”,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均须依据文本。(3)多元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文本可能有多种理解,要与同学交流见解。(4)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于无疑处发现问题,才能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

通过课堂预习指导,学生会很快找到与同类课文的对话方法。如在学完《春》之后,学生已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阅读方法,所以在《济南的冬天》的预习笔记中,学生普遍能够从“景物美在哪里”“如何表现景物的美”“为什么要写济南景物的美”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且自己的答案都能从课文中来。

需要强调的是:准备对话与开展对话教学没有绝对的分界点,也没有绝对时间的限制,可根据学生对话能力的逐步增强,而逐步推进对话式阅读教学。

总之,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证明,我们教师只要认真分析教学现状,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用心指导学生深入地研究文本,就一定能实现高效课堂的共建。否则,如果忽视差距而追求时髦,舍本逐末,那无异于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吴伟星.对话:新课程语文教学之核[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07).

[4]杨国富.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对话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1).

[5]罗方远.阅读是一种生命体验[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4).

[6]朱河清.阅读教学应从研读课文开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8).

[7]曹翠芳.回归文本:语文学习高效的切入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05).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话体验高效课堂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