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2014-07-17李端
李端
摘 要:作为幼儿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多在课堂中与幼儿互动玩游戏。
关键词:游戏;自主性;良好环境
幼儿非常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能感受到各种生活体验。在游戏中如何协调好幼儿的自主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这是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话题。
如果在游戏中,教师一味地放手让幼儿去玩,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去进行有意的引导。事实上,游戏就被带入一个“放羊式”的低水平游戏当中,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就无从体现,幼儿就会在游戏中变得盲目,没有规则。教师忽略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体现,而且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教师要实现对游戏的有效指挥,关键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如果以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的相互关系作为一对矛盾,则教师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取决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将游戏作为处理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关系的最佳契合点,作为激发培养自主性的最有利条件。
一、在游戏中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人
在游戏中,教师并不是在一旁袖手旁观,应当明确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不是强制性的控制,而是引导和指引。教师通过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和自选活动的环境条件,让幼儿自己做出决定,自由支配行为,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今年我所在的班级是托班,托班幼儿年龄小,以自我为中心的准则行事,不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使得游戏中易发生过激行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制订游戏规则,幼儿就会在混乱的游戏中,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发生各种状况。所以,教师要提前制订好游戏规则,并且告知所有的幼儿,大家来遵守这个约定,游戏才能进行。如我们在进行区角活动时,需要小朋友持卡进入各个区角。建构区有六个卡槽,但是这里常常人满为患,有的幼儿明明把区域卡放在“娃娃家”,人却跑到了建构区玩积木,而建构区的幼儿则抱怨:“这里人太多了。”“老师,××又抢我的玩具了。”教师这时就要及时出现,请没有插卡的幼儿到其他区域去玩。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做简要的点评,把区域卡的规则再反复告诉幼儿,加深印象。下次玩得时候,幼儿就会懂得,进区域门需要门卡,而不是想进就进。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自言自语,有时也会和同伴做简单的交流。教师这时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一起玩,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幼儿常常会请我吃饭,但没有给我碗。我会问:“我要用什么来装饭呢?”幼儿就会拿来一个碗;我再问:“我要用什么来吃饭呢?”马上就会有幼儿拿来一把勺子。吃完我会说“谢谢你。饭菜真好吃!”幼儿在老师的主导和指引下,玩游戏的兴趣越来越高,水平也越来越高。慢慢也变得会评价了,能够说出一些礼貌用语和指导性语句了。
二、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幼儿的游戏没有固定模式和固定内容,常常跟随他们所听到的故事或是见到的事情而更改。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当他们听了《小红帽》的故事之后,一个幼儿大叫“大灰狼来了”,然后一群孩子尖叫,又大笑,又躲闪逃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那么欢乐。虽然现场会有些吵闹,但是幼儿的快乐会把人感染的。连我们大人不也是有时喜欢追求一些紧张刺激的元素么?
虽说是托班幼儿,但仍然会在游戏活动中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的片段,扮演他们想象的角色。但教师总会担心幼儿不会玩,玩不好,不安全,希望幼儿按教师的意愿重复那些“规矩”的活动,结果是幼儿在游戏中失去了自主性,时间长了,会束缚幼儿的思维和手脚,表面上看听话乖巧,实际上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内容、表现,看看他们在游戏中做什么,怎么做的;倾听他们在游戏中谈论什么,怎么交流,对积极的部分给予肯定;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选择,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体验”。
教师对幼儿给予一定的规则是必要的,教育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意味着一味地包办代替、强行控制幼儿的行为,使幼儿成为言听计从的提线木偶。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既丰富多彩有利于幼儿发展,又安全科学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寓教育于幼儿的游戏活动。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幼儿的兴趣、个性和环境影响着他们的不同需求,因人施教,让幼儿在包容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在快乐中张扬个性。
(作者单位 上海市闵行区依霖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