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多角度、创意阅读

2014-07-17李芳宋海涛

新课程·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多角度阅读小学生

李芳 宋海涛

摘 要:详细从四个方面谈了小学生如何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多角度;有创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急切求索的心理,是通过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的兴趣、探索的欲望。“阅读反思”是阅读过程中进行的再思考。而“批判”是分辨在阅读中,哪些感受与探索是否正确,是否是有效思维。

一、以情动人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一篇好的文章,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感情的溪流。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作者创造的情感世界中。适当的煽情能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并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引入:“孩子们,周一早晨,当我们肃立在国旗下的时候,当运动赛场上我们的健儿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的时候,当载人飞船飞上太空的时候,鲜艳的五星红旗,总会出现我们的眼里,飘扬在我们的心里。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请带着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齐读课题。”激情的导入,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融入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达到情感的共鸣。

二、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桥梁,才能让读者走进作者的心里。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阅读思考,点点滴滴挖掘深思,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意图,才能触摸作者的心灵,与作者对话。

1.激发情感

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图文并茂,活色生香,以饱含深情的语言符号向我们讲述一个个情节生动、内容丰富的故事。让孩子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产生一份期待,形成一种盼望,激发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对阅读文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列举几个故事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也许孩子情感的小河就能荡漾起涟漪。如,在教学拼音《g、k、h》时我这样引入:“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位小客人,想知道是谁吗?看,他们来了(课件演示:一只小白鸽飞来了、一只小蝌蚪游来了),让我们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小蝌蚪和小白鸽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儿歌,两位小客人悄悄地告诉老师,哪位小朋友会念儿歌,他们就和哪位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欢迎吗?我们先来听一听。”

2.稳住情感

在课堂学习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不断变化着的,或者稳定发展、或者淡化消失。只要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充分利用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激活语言,让语言所抒发的感情溢出纸面,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

如《一面五星红旗》一课的感人句段:“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虽然没有一句爱国的话语,但是我们却从他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他深深的爱国情意。学生通过对这类生动感人片段的诵读、揣摩、品味,就能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受着一面五星红旗为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我们架起的这座彩虹桥。

3.推波助澜

在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渐渐高涨时,教师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紧紧抓住课文精彩片断词句,品赏词句,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披文人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读出其神韵。如,教学《荷花》一文,我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荷花美的画面,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感受美的形象,然后走进课文,与文共鸣,跟随作者欣赏、品味、体会荷花美丽的姿态,感受语言的特点;与景相融,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物我两忘,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审美体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4.直抒胸臆

当学生的情感膨胀,就会爆发直抒胸臆的想法。通过情感的交流与抒发,让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互相感染,既满足了儿童心理的需要,又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如,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有这样的环节:师:面包对于我来说还仅仅是面包吗?生:不是。师:是什么?生:是生命,是生活下去的希望。师:在生命和国旗之间,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旗,这时,你想对他说什么?此时就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这样才能让“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三、激情荡漾,个性飞扬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个人生活经历不同以及个体心理差异,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新课标提出三个维度,提出尊重学生的阅读见解。所以,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悟,是自己真实的体验,我们都应当为之肯定和赞叹。我们的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独特的智慧火花在闪现,必然会个性飞扬、激情荡漾。

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兴趣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本着“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让每粒种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土壤开花结果。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学生交流用怎样的方法能更清楚地了解赛马的过程?有的说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有的说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还有的说可以借助学具来辅助……我都给予充分肯定,表扬,接着学生便饶有趣味地研读课文,圈圈点点,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来介绍,可谓异彩纷呈,这时候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四、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叔本华认为:喜欢阅读一目了然的书的人是懒惰的人,只有阅读那些需要自己反复思考才能明白的书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现在的学生喜欢故事情节、喜欢花花绿绿的文章插图,肤浅读后,“阅读期待”就能得到满足,这时,老师要引导得法,由浅入深,才能让学生越读越有趣,读出韵味来。

1.琢磨传神的词语

教师要善于通过引领学生感受、揣摩、推敲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思想,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如,《一面五星红旗》中“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凝视”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凝视”体现出了“我”对国旗的深情,对祖国的深爱!

2.玩味优美的句子

如,教学《荷花》中描写荷花姿态的这一段,让学生看画面读课文,听音乐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那满池荷花中的一朵来读课文,在反复的、由浅入深的朗读中,点燃了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激情飞扬读出了自己独特的味道!

3.收获阅读的成果

学习完一篇优美的文章,学生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写作技法的模仿、知识信息的整合等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 李芳: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宋海涛: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多角度阅读小学生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