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与研究
2014-07-17林肖玲
林肖玲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但关乎学生的内在素养,而且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初中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是保证其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全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结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简单分析一下如何研究出有效的政治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初中生肩负的社会责任更大。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资源,要把初中生培养成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我国初中生在思想政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就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针对这样的现象,文章就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入手,谈谈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方法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时代的初中生思维积极,摆脱了传统学生的单一特性。但是,在中学的思想教育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唯课本论,教学内容单一,手段老套,方式死板,没有创新意识,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学习方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育氛围和机制有待完善
中学校园文化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有着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学校没有统筹文化环境规划策略,学生无法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阻碍了其思想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另外,许多学校过于重视语、数、外学习,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规范,导致课堂混乱无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起着引领作用,他们的素质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情况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缺乏良好素质道德的教师起不到带头作用,无法做到上行下效。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与研究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中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想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就一定要积极革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
1.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有效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教师与学生只有建立融洽的关系,才能保证课堂的活跃度。对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明确学生的实际内在诉求,并坚持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打造创新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2.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创新手段进行教学
传统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大多单一枯燥,课堂的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沿袭传统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课堂互动性差。针对这样的现象,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一为多样,丰富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
(1)采取讨论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创新。即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生生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开放式教学。例如,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解犯罪与刑罚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讨论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2)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想要打造创新教学模式,就要保证知识的有用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连,为知识的顺利应用提供前提。例如,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解孝顺父母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与学生生活中和父母的关系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阐述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想以及对父母的感情,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实现创新教学。
3.实行创新式评价
想要将课堂的创新式教学贯穿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始终,就要改变以往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单一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互评、作业审查、课堂发言以及考试成绩等多合一的模式进行有效评价,从而促进评价方式的创新,为教学的革新作基础。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保证初中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改进教学对策,创新教学实践,并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王庆军.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王晓文.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协商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3]李燕平.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6.
[4]王金荣.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作者单位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后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