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卡DNA03在高层沉降观测中的应用

2014-07-17单焘赵小菲姚玮

山西建筑 2014年13期
关键词:水准测量基准点观测点

单焘 赵小菲 姚玮

(1.龙口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龙口 265701;2.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龙口分公司,山东龙口 265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周围的多层建筑已悄然被高层建筑所替代。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国家制定了相关的规范,用来防范施工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将观测结果如实上报施工、设计单位,使设计与现场充分结合,从而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1 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位于某市新区南一东路与府东二路交叉口西北部,总建筑面积16 746 m2,地上12层,地下1层,建筑总高度60 m,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筏型基础形式,东西长59.6 m,南北26.1 m,属于矩形简单建筑物。该区濒临黄海与渤海之间,气候属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温度较温和,雨水较充沛,四季变化和季节进退较明显,受海洋调节影响,具有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年均气温12.7℃,最高气温38.4℃,最低气温-17.1℃,地域差异较大,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9 mm。

2 沉降观测的目的

工程建筑在设计之初,设计人员通过软件,根据该地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做了一个模拟施工方案,给出了一个最大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量差,因此在观测中要结合设计者的数据,对建筑物实行精确观测,若在其中出现超限,需及时反馈施工、设计单位,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3 沉降观测方案

1)执行标准、精度要求及仪器的选择。沉降观测方法及要求必须满足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JGJ/T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各项规定,结合本工程的情况和特点,要求此次观测等级及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1.0 mm,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 MW≤2.0 mm,测量精度及限差按表1执行。沉降观测属高精度测量工作,应使用DS1或DS05型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本次观测选择莱卡DNA03电子水准仪,每千米往返测高程精度铟钢尺0.3 mm,因此配合2.0 m铟钢尺进行测量工作,仪器定期送国家相关部门鉴定,提交检定合格证书,符合观测要求。

表1 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及限差

2)基准点、工作基点及观测点的布设。a.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在观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旦基准点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观测成果,误导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资金的浪费,因此基准点必须选择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基准点在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根据观测要求及地质条件确定,不宜少于1.5 d,为了对基准点进行相互检查,基准点的数目应不少于3个,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基准点的做法见图1(注:基准点挖土深度不应少于水泥墩的高度,掩埋后仅余留1 cm即可,有条件可砌筑带盖的窨井加盖保护,如在挖土时遇到回填土或其他建筑垃圾,需挖到原土土面方可放入水泥墩)。b.工作基点的布设。工作基点顾名思义为工作时的基准点,布设等级虽不要求如同基准点同样级别,但也要求稳固,不应设在建筑物基础受力范围内,在观测时作为高程传递点或校验点,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一同进行观测。c.观测点的布设。按照设计图纸,结合现场情况,根据规范要求,一般建筑物应布置在建筑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 cm~20 cm处或每隔2根~3根柱基上;高低层建筑交界的两侧;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如因现场原因导致观测点无法观测,应及时通知施工、设计单位进行调整,本建筑物因结构简单,按照设计图纸共布设8个沉降观测点,由甲方委托土建单位进行预埋,乙方提供技术上的配合。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空调板等有障碍物的地方,埋设于±0.0(如±0.0与室外地平不一致,则按室外地平)以上约0.5 m的位置且保证上方无障碍物(水准尺长度2.0 m),本工程中考虑外墙有10 cm厚度的保温层及2 cm的外墙,因此沉降观测点在墙外部分不应少于15 cm,以保证外墙施工后能正常观测,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方法见图2。沉降、主体裂缝等,视情节严重对建筑物进行连续观测,直至问题解决。

图1 基准点做法(单位:cm)

图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示意图(单位:cm)

4)观测周期及稳定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志,并进行初次观测,之后根据设计要求每加高1层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建筑物完成封顶阶段后,在后期还应继续观测,直至建筑物沉降范围符合国家规范,方可结束观测任务,封顶后第一年3次~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若在前两个阶段已达到稳定阶段,可终止观测,否则进行第三阶段观测,直至稳定。根据JGJ/T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当最后100 d沉降速率小于0.01 mm/d~0.04 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因该地区地质情况较好,取0.01/100 d的沉降速率。

4 观测成果报告

本次沉降观测自5月7日~8月6日为期3个月,观测次数13次,均能保证每次数据的准确性和正确性,从表2数据可看出,7月7日观测数据沉降量较大,虽未超出规范允许的最大值,但却产生不均匀沉降,对比观测时联测的基准点数据,均未发生变化,查看现场剪力墙未出现明显裂缝,说明本次沉降未对建筑物产生质量上的影响,可继续施工;从累计沉降量可看出,L1点最不稳定,L4次之,L8最稳定,表2为封顶阶段性表,未达到稳定阶段,需按照方案继续进行观测,直至沉降稳定。各点沉降量曲线见图3。

图3 各点沉降量曲线图

5 结语

表2 沉降量汇总表

以上数据可体现出莱卡DNA03在沉降观测中的准确性,通过电子水准仪实时提供的数据,可在现场对检核点做比较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DNA03简单的操作界面,也使非测量人员在经过一定的培训后也可熟练使用仪器进行沉降观测,在变形测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

[2]JGJ/T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S].

猜你喜欢

水准测量基准点观测点
基于自适应离散粒子群算法的机翼调姿基准点优化布局
建筑日照设计中基准点相关问题的探讨
扎龙湿地芦苇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研究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浅析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技术及方法
基于升降温全曲线的钢筋混凝土梁温度场分析
SDCORS高程代替等级水准测量的研究
全站仪进行水准测量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桥梁工程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
观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