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情打造语文课堂

2014-07-17王晓霞

新课程·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主课琴弦语文课

王晓霞

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一条河,一条深埋在地底下的河,它静静地流淌,穿越时空,让灵魂与灵魂撞击,让生命与生命碰发火花。语文,注定就是一门注入情感、注入生活的课程,如果只对着一堆生涩的文字咀嚼,填鸭式地分析,语文课就会显得更加枯燥,加上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特殊在它的地位,说它是主课吧,学生却不把它当主课看待,说它是副课吧,它却总是以主人翁的位置贯穿学生整个学业的始终,补课时候从来没有听说学生要刻意去补习语文课,答卷完毕最让学生满意的也是语文,因为只要是空,都能用汉字符号把它填满,就连作文,都是那么让学生满意,但是最没有把握对错的也是语文,所以语文似乎是可学也可不学的一门课程,我觉得,语文课融入我们的情感,我们的课会更精彩,尤其针对差一点的学生,我们的课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

一、融注生活之情

文字就是对生活的记载,如果把我们对生活的情感融入语文教学中,那么就会走进不一样的一片天空。每每新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语文是夺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玉盘的珍珠,是缠绵的琴弦,只要你会说话就一定能够学好语文。甚至会用好长时间给学生讲解一个生动的故事,带领学生步入语文的天空翱翔,然后,我会用好长时间去聆听孩子的心声,那是新接的一个初一班,我让学生稍作准备进行自我介绍,啊,我从没见过这样不会表达的学生,走上讲台,木讷,脸红,几乎说完名字再没有一句话,特别是那个叫王××的学生,脸黑黑的,我仔细看了看他,悄悄地给他扣正衬衣领扣反的一道扣子,让他下去了,下去我只和他说了句:老师希望你下次能表现得比这次优秀。经过以后在课上以及课下的接触,这个学生确实差,不但字写得不好,而且对语文简直是一窍不通,我采取了关注其生活的方式,他喜欢电脑,并且比其他学生擅长,那天,我特意带着笔记本在班里上了一节课,在快下课的时候,我特意弄了一个小小的错误,然后向学生求助,学生自然推荐了他,他在众人的仰慕下“光荣”地替我找到毛病,又在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走到自己的座位上。从此,我的课上,他有了些许改变,字也规范了许多,特别是完成了一篇成功的日记,切实让我感受到了他的进步,我摘抄了几段“今天是听课的日子,哇,整整十七八个老师,都拥进了我们班,也不知道都是教什么课的,真倒霉,两位主任竟然‘潜伏在我的背后,弄得我动也不敢动,不是杨主任就是张主任的脑袋伸过我的胳膊旁边,吓得我冷汗直冒,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一下子不敢动了,假装在思考,他们的头在我面前停了两三秒,大概觉得没意思,又缩回去了,这时,我的心里才顺畅了许多,长吁了一口气,于是开始按老师的要求写古文意思,一瞬间,来了个尖尖的鼻子,啊!可恶的杨主任的头又过来了……”也许我的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改变了学生,这真是一大喜悦。这个学生的进步让我看到了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对语文课充满了信心,学生的情感世界原来真的很丰富啊。

二、注重文本之情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翻开我们的语文课本,哪一篇不饱含浓浓的情,讲《安塞腰鼓》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黄土高原的那种铿锵的生命力,我以赛读和讲解的方式完成授课,尽管我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我还是给他们范读,和学生赛读,我班那些平时不爱表现的学生也受到了我的感染,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要求展示自己,带着情感朗读,感动自己,更感动学生,更能带动后进生走进语文的精彩世界。我的学生都喜欢语文课,特别是诗情画意的课文,让所有学生都有了读的冲动。

三、融入时代的情感

语文学习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袤的精神空间,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学习是诗意的回归,是生命的感悟与体验。所以在《斑羚飞渡》里,学生除了领悟老斑羚牺牲自己而保留下一代的壮举外,更对动物产生了浓浓的敬与爱,从而激发了他们保护动物的情感,相信这样的课,一定会让我们的学生充满爱心,这样的课,我们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知识,更享受了一场精神的盛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私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只要我们善于拨动“琴弦”,就能打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就能让我们的后进生感受到精神的阳光。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主课琴弦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将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作为团干培训主课的思考——兼议团校的教学改革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