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作教学的一些建议
2014-07-17张青云
张青云
一提到写作文,有的教师就头疼,不知道该如何上习作课。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它不是纯技巧性的东西,而与学生的个人积累有很大关系,好的作文是在对生活认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学生常常说,作文无话可说,那是因为没有生活积累。其实,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日记不宜做过高要求,不必限定字数,只要学生将一天中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或者记录下自己瞬间的想法,就是值得表扬的。但是如果每天写日记,学生容易对日记敷衍塞责,甚至记流水账。如果这样,可以在班里轮组写日记,把全班分为几组,每组轮流写。每个星期抽出一节课作为讲评课,把写得好的日记展示给大家,一起品评一下它的精彩之处,当然,也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在交流讨论中,教师顺势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一周周坚持下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写作的方法,这样,他们的习作定会有大的进步。也为教师的习作教学省去了不少的时间。
习作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的与众不同。比如,句子: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有个学生这样写:太阳,升起来了,慢慢地。语序一变动,整个情境就生动了起来。我们鼓励学生这样做。记得上次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好多学生写的是:自小父母离异,自己由爷爷奶奶抚养大,妈妈再婚,不远万里来看望自己。事后调查,原来是学生把曾经背诵过的文章,搬到了期末考试的卷子上。教师让他们背作文,就是为了考试时派上用场。看,如果我们的教师长久这样下去,我们的学生对作文还会有热情吗?精彩来自于自由和真诚。所以,习作中,应该引导学生不拘一格,不要过多限制他们,努力让习作成为他们生命的本能,就像呼吸一样。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应鼓励他们经常写读书笔记。有一项这样的调查,书读得越多的孩子越聪明。因为,读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可以帮助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正是登高而望远。读书后应当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学而不思则罔,正是这个道理。同样,不要对写作提过多要求,只要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就很不错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敏感度会越来越强。
总之,习作并没有那么难,只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写,学生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
(作者单位 山西省泽州县下村镇大南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