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是一场光着脚的奔跑

2014-07-17艾琴

做人与处世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华软件用户

艾琴

最近,一款小巧、实用的软件“中华万年历”火了,凭借其独特直观的时光轴记事,给力的农历日程提醒,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以及云同步等功能,受到上亿电脑及手机用户的青睐。而开发这款软件的人,就是中华万年历创始人兼CEO秦涛。

85后的秦涛是重庆人。读高中时,他沉迷于电脑,是个不务正业的问题少年。但他天资聪颖,成绩还跟得上。高中毕业后,秦涛考上了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受到学院浓厚的软件开发氛围的影响,秦涛迷上了软件开发。2008年,秦涛组织了20多位同学帮国外企业做软件外包,成为最早一批接触安卓的开发者。那段时间秦涛很活跃,经常跑去北京等城市参加互联网行业的各类论坛,还贡献过一些源代码,在圈内小有知名度。

大学毕业后,秦涛拒绝了几家知名公司的邀请,带着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到南京创业。起初,他的决定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去大公司当白领多体面,这么高的工资不拿,瞎折腾什么!”但秦涛很固执,他开导妈妈:“年轻人就要出去闯一闯,如果失败了,回来再找个安稳的工作也不迟。”

来到南京后,秦涛带着他的团队一边做软件外包,一边尝试做各种移动互联网项目的开发,天气、外卖、词典、旅游等各种类型的App都有涉足。但是,在试水的过程中,秦涛团队的大学生创业的通病也暴露无遗:因为没有中层,培养不出能独当一面的干将,每个项目做下来又苦又累,产品效果和预期总有差距,有些App做得太早,有些领域涉入又太晚,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那段时间,秦涛彷徨过,迷惘过,他不知道团队的出路在哪儿,为了排解苦闷的心情,他做了一款叫日历的软件当作练手。但让秦涛没想到的是,当他将这款简单的产品投放市场后,仅仅一个月,用户数就突破百万级。意外的成功让秦涛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随后他把这款日历改名为“中华万年历”。

在当时,跟中华万年历相似的产品已经上线3年,远远优于中华万年历。同行、投资人都断定中华万年历这款产品没前途。但秦涛通过对比,认为那些日历更像美国的Calendar或苹果日历,而中华万年历强调的是中国传统的皇历、周公解梦等本土特色,具有高普适性、高黏性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秦涛力排众议,放弃了别的项目,带领团队集中精力开发这款产品。

在开发中华万年历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很多时候,在产品讨论会上,秦涛信心满满地提议添加一项“非常棒”的功能,但两周过后,又看到之前构想的不足而全然推翻了自己的看法,为此,秦涛经常被团队成员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在掌自己的嘴吗?”不过说归说,大家都清楚,否定和扬弃过去的自己,其实也就代表着成长和进步。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秦涛设计的中华万年历除保留星座、闹钟等实用小工具外,还强化了云记事、活动、提醒、相机、录音等多项功能。秦涛一直强调“要尊重用户的手机和电池”,因此,出于对手机用户减负的考虑,秦涛把中华万年历的安装包压缩至不到5M。

2013年年初,秦涛和他的团队通过努力,推出了全新的中华万年历,产品上线9个月后用户规模即冲到1000万,随后又超过其他日历,实现了弯道超车。不俗的业绩让秦涛团队获得了DCM数百万美元的融资。如今,中华万年历的用户已经破亿,拥有了无数铁杆粉丝,其中就包括梁静茹、胡歌等重要用户。

一个初出茅庐的团队,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将一款简单至极、不被人看好的日历应用,做成一款用户过亿的产品,秦涛实现了他人生的逆袭。在一个创业家访谈节目上,当主持人问秦涛怎样看待自己成功创业的经历时,秦涛说:“我们没有资金,没有经验,没有那些能够确保我们成功的条件,但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有激情和梦想。年轻就要敢闯敢拼,不惧失败,因为青春本是一场光着脚的奔跑。”是啊,只要你怀着梦想,迈开大步,朝着阳光奔跑,世界就会听到你越来越清晰的足音。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中华软件用户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