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周之林(下)

2014-07-16刘一达

世界博览 2014年7期
关键词:大写意变法齐白石

刘一达

周之林先生在艺术上不媚俗,不拟古。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面壁九年,潜心于大写意艺术。把任伯年的色彩,吴昌硕的笔墨,虚谷的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大气、厚重、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雪立王门,与王雪涛成了忘年交

周之林当时为什么非常崇拜王雪涛?因为他那时主攻的是中国画的小写意花鸟。在这方面王雪涛称得上是当代的第一位大家。

王雪涛的画风,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画清雅,后期的画明艳。他画牡丹是一绝,被人称为“牡丹王”。当然这个“王”不见得是“魁首”之意,跟他的姓有关。

王雪涛的小写意来源于生活,技法属半工半写格体。书画评论家认为王雪涛的画在鸟的造型上,曾有意的吸收了西洋画的一些技法,讲究色调明暗,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显得很生动。所以他的画比其他许多花鸟画家的画都要受看。他的画笔力细腻,迎合了一些人的审美取向。在雅俗之间,他偏向于俗。在明与艳之间,他偏重于艳。

齐白石在变法之前,也跟王雪涛一样,画画“求似”他之所以在60岁的时候变法,就因为自己觉悟了笔墨需要锤炼。在笔墨的表现效果上,高品位的画是在“似”与“不似”之间。从古至今,“似”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中并不是难事,照着原物画就是了。而如何在自己的画中,表现出一种“超凡之趣”则是相当难的。

这些对中国画笔墨功夫的领悟,对中国画用笔墨从物象中脱离出来,形成抽象的独立的美的感悟,是周之林在年近五十时才体会到的。一个画家能否达到一定的高度,其实在裉节上,只差那么一步。而这一步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感悟。

宝古斋的王先生跟周之林讲过,应该在笔墨上进一步锤炼。但那时的周之林还年轻,并没有领悟出“似”与“不似”。从宝古斋王先生那里拿到推荐信,他便开始琢磨拜见王雪涛的事。可是一想到见面心里就打鼓非常紧张。在两个月里,周之林先后七八次到王雪涛先生的小院门口犹豫徘徊,始终没有勇气敲门,面见自己崇敬的画家。

不过,从后来周之林“面壁”九年,专攻大写意的路子看,这种与大师失之交臂或许是一种天意。按成年以后周之林的个性,他一不想入美术“科班”;二不想拜师。假如当年他真拜王雪涛为师,师承王雪涛的花鸟小写意,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变法”。

历史常常爱跟人开玩笑。1979年,周之林在燕京书画社主事以后,居然和王雪涛先生成了忘年交。那时的王雪涛已经年过八旬。

董寿平识才

周之林在京城的老画家中口碑很好。是他在那些年,跟老画家的交往过程中建立的真正的交情,没有任何商业味道。

周之林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与画家董寿平先生成为忘年交。当时董先生已经80多岁,周之林经常到他家跟老爷子聊画。董寿平虽然比周之林年长近40岁,但俩人在一起无话不说。老爷子为人非常谦和,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有时为了一个艺术观点,周之林会跟他争得面红耳赤,过后又有说有笑,冰释前嫌。

董老非常喜欢周之林这种直言不讳的性格。他曾给周之林写过一副对联:“开张天举马,其翼人中龙”这是梁启超的诗句。老爷子用此来形容周之林的人品。

发现虚谷

虚谷是清末著名的大写意画家,姓朱,原名虚白,安徽新安人。他擅长以大写意的笔法画动物和花卉,以画金鱼和松鼠著名。他的画用笔含蓄,将色彩与水墨结合,形象生动而富有生气。

周之林曾说过:“我在‘变法之前发现虚谷,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如果虚谷还活着,我会拜倒在他的门下,虚谷的画动中有静,简括,凝炼,以虚为实,造型夸张,构图险怪,出人意表。他的画源于沈周、陈淳、徐青藤、八大山人的大写意,但不落窠臼,笔意纵恣,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禅机和抽象的美。特别是他的笔法简而不能再简,大片的空白,生发出许多思绪,又不使人感到空泛。”

那一年,周之林不到50岁。他痛下决心,走职业画家的道路,而且在艺术风格上实行“变法”,否定了自己前30年的创作路数,进入到大写意的创作领域,并且开始“面壁”,沿袭虚谷的画风,潜心琢磨大写意花鸟的真谛。历经10年“变法”,他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在看来,他当初的抉择是正确的。因为他找到了时间自己艺术人生的价值途径。尽管这并非坦途,路上充满荆棘,但他终于攀上了艺术之路的一个高峰。

李可染点化笔墨

画画离不开技法,平常我们说手艺有高低,不管干什么都讲究手艺。画画也是如此,技法很重要。

周之林当年在燕京书画社收画的时候,结识了当代几乎所有大家,李可染也是其中之一,他看了周之林的画说他是齐白石的学生,但并非指齐白石的弟子,属于徐青藤、齐白石的流派,这个流派能出大才。李可染认为他的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都能画。他对周之林说:“大写意要胆大心细,一慢二重。画画时落笔一定要慢,用笔要重。大写意的绝活儿就是一笔是一笔,不能玩虚的。”

与黄胄论画

黄胄先生算得上是周之林的良师益友,他对周之林的创作很有启发。周之林曾说:“我跟黄胄先生谈到中国画的技法时,他归纳了三个字‘稳、准、狠大家就是大家,话不在多,几个字对人的启迪胜过一本书。这就是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我非常敬佩他提出的‘画中有我的观点。这些艺术观点对我的创作都有所启迪。”

拯救大写意

老一辈国学大师辜鸿铭曾说,中国文化有四分特色:单纯、深沉、灵敏、博大。这四个特点可以说在周之林先生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同时也渗透到他的大写意中。他是用毛笔、宣纸、水墨来展现这些特征的。

我们看他画的鹤、鹰、鸡、牛、梅花、石榴、松树、山石以及人物,无一不显得古朴老辣,伸展流动,无一不表现出他绘画的个性语言,并且把自己的个性语言推到了极致。

周之林曾不止一次说“我的艺术是传统性、民族性、个性化的结合。”

有人说他的画是一种意境,是一种哲学,是一种要来表现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神文化内涵的美学思想。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因为周之林已经把他个人的品格,个人的文化修养,个人对艺术审美情趣,完全融入到他的笔墨纸中,以至于完全达到了在形上的“物我合一”。

周之林认为中国画创作离不开传统,追求传统并不意味复古,而是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新的提高,这就是他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

周之林在“面壁”九年中,潜心研究了徐青藤、八大山人、虚谷,也认真研究了吴昌硕和齐白石。他认为,这些前辈大师尽管把大写意花鸟提高到了一个又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但并非是尽善尽美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传统的大写意画风,被南派画家和西洋画派以及所谓的现代派冲淡了,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芒。不论是学院派画家,还是文人画家,都不去学,也不画大写意了。

大写意在失去公众审美情趣的背景下,大有被历史和艺术淹没的危机。而周之林认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精华,恰恰是大写意。所以他感到自己肩上的历史重任,痛下决心“变法”和“面壁”,就是要扛起振兴大写意这面大旗。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写意变法齐白石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齐白石买假画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大写吾意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