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刀叉吃番菜

2014-07-16周惠民

世界博览 2014年7期
关键词:刀叉叉子西餐

周惠民

烤鸭太俗,燕窝、鱼翅不够环保,要显示身份,还能表现品味,莫如拿刀拿叉吃西餐。

19世纪,西方人凭借着工业革命及海外扩张,经济突飞猛进。原本的乡村猛然间发展成大城市,英国的利物浦、法国的马赛,连中国的上海都是新兴城市。生活方式有重大改变,最容易表现在饮食之上。西方人原本用手抓东西吃,无论是汉堡、披萨、薯条,大家都用手拿着吃,这不奇怪,咱国人有谁用筷子吃杠子头火烧?倒是一些新食物如意大利面,用手抓不合适,西方人才渐渐使用叉子。

咱先从一个事例说起:公元10世纪时,拜占庭皇帝把公主嫁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家,对神圣罗马帝国而言,这门亲事算高攀,所以特别选在罗马的圣彼德教堂举行婚礼,由教宗亲自主持,以示隆重。这位皇后长相如何,因为当时没有相机,又不流行画像,所以大家没啥印象,倒是公主带来大批随从,大笔嫁妆,史家津津乐道。最让人议论的是这位公主的生活细节,史家记载:公主身着丝裙、宝石冠顶、每日沐浴、文采斐然,而公主用一把叉子吃饭,让大家惊讶莫名。时人记载,“公主拿着两齿金叉,将食物送入口中。”这大概是西欧社会第一次看人家用叉子吃饭。

没想到17、18世纪以后,英、法等地的贵族也开始使用叉子,尝试新传进的意大利面食,城里人也个个欣羡,前仆后继的效法,当年拜占庭公主使用的餐具顿时成了身份与文化的表征。19世纪末,刀叉堂而皇之取代双手,成为西方上层社会的唯一餐具。上海也得风气之先,从19世纪50年代起,就有使用刀叉的西式餐食。

“西餐”这两个字何其沉重。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签了一纸《上海租地章程》,将黄埔江滩上无人之地租给英侨民居住,近代中国就出现了“租界”。英国人要吃要喝,总不能餐餐呛蟹、小笼包,自己开火又不方便,自然有善体人意的英国乡亲弄个小厨房,提供餐食。法国人更讲究,不但要吃家乡菜,还得要红酒、奶酪佐之,餐具要对,气氛一样不能少。上海租界就成了西餐输入中国的头一站,但当时不叫西餐厅,而是“番菜馆”。总有些好奇心胜于惧怕的国人,进了番菜馆,试试洋人的食物。英国人的食物能好吃到哪去?大家印象深刻的是饮料与餐具。老舍《茶馆》描写王利发为了赶上时代,也得进西餐厅,看看咖啡、冰淇淋是啥味道?

1897年,德国占领咱们胶洲湾之前,德国皇帝先派了海靖公使来华,随时预备生事,找到借口就要出兵。海靖这个人心术不正,他的夫人也是颇有争议之人,平常老在日记里说东道西,这原属个人隐私,但后来日记出版,就可受公评。海靖夫人特不喜欢北京,除了寒冷、空气不良之外,对北京的饮食也有相当批评。有一回,海靖夫人随着丈夫到了上海,受到上海道台蔡钧热忱款待。根据海靖夫人描述,晚宴中西合璧,有国乐伴奏,有西式餐点,宾主尽欢。海靖夫人对蔡钧赞不绝口,认为是有文化的能员。蔡钧果然也官运亨通,一直干到驻日公使,官居四品。充满文化偏见的德国官夫人特别“表扬”中国官员,可见饮食对人际关系的重要,也可看出上海文化与其他地区的差别。

现代国人生活富裕,没事喜欢整点好吃好喝的,烤鸭太俗,燕窝、鱼翅不够环保,要显示身份,还能表现品味,莫如拿刀拿叉。吃西餐可得有点技巧,许多人时不时还会出点洋相,滴酱汁、掉鸡腿都算事小,有人用刀子叉起食物就往嘴里送,也有人一叉子叉起整块牛排,送到嘴边,一口一口地咬。还把王利发视为苦药水的咖啡,甘之如饴,还真愿意花钱,到星巴克享受一番。不过年轻人使起刀叉已经挺顺手,完全可以融入西方情境,难怪电视剧编剧要描绘现代人生活,一定安排男女主角吃牛排、喝红酒,就是希望证明中国人一直朝着潮流中央挺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刀叉叉子西餐
Let??s Eat!
不用筷子和刀叉怎么吃饭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OF三谷西餐酒吧
吃西餐
最后的晚餐
无中生有的味觉叉子
筷 子
叉子可以让人尝咸淡
“电子味觉叉子” 无中生有各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