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应用
2014-07-16夏春芹
夏春芹
摘 要: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特征进行分层递进,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得到适合本人特点的教育与持续发展。本文根据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一系列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 高中语文 教学应用
一、引言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中适合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学习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切实使所提问题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为他们设定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1.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实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2.高中语文教育现状令人担忧,高中语文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同质分班,学生不论知识基础如何,均被随机分配和统一教育,该模式虽然保证了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的统一,但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微妙的差异性。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也不能真正落实教育公平,对学生的心理、成绩都有不良影响,扩大成绩两极分化,存在很大的弊端,所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革。
3.苏教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实现每个学生学有价值、学有必要,得到不同发展。由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年龄、爱好特长、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采取分层次教学十分必要。
4.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尽量避免学生两极分化。
5.采取分层次教学将面对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持续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即让高层次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积极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挖掘潜力,让低层次学生课外巩固基础知识,不断深化知识结构,逐渐缩小差距,增强学习信心。
三、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应用
1.了解学生差异,分层次设定目标。
(1)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心态上必须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法,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3)教师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爱好特长、智力水平等,掌握学生的优缺点和思想状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
(4)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设定出符合各层次学生能力范围的目标,掌握分层次教学的尺度,为分层次教学打下基础。
(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对学生进行层次间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分层次教学的课堂实际操作。
(1)教师在上课前对语文教材进行研究,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首先建立一个大多数学生应该达到的目的,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
(2)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在提问比较简单的问题时,问题按照难度从低到高排列,先请低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低层次学生的参与度,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提问有一定难度系数的问题时,先请高层次学生作示范性回答,再请中低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
(3)教师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讨论陷入困境时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得到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法对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标准适当地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求评价的层次性和艺术性,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保持学习热情。同时要防止高层次学生自满和止步不前,引导高层次学生确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3.课后辅导分层次。
(1)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有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弱点重点击破。
(2)向高层次学生布置稍微有难度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高层次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
(3)向低层次的学生布置针对基础知识训练的作业,针对客观现实,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这部分学生知识不够牢固,需要适当增加作业量。
四、结语
采取分层导学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持续发展,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充分考虑问题的深浅程度和学生的差异,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准备好课堂提问的问题,并且将问题排好顺序,使问题由浅入深地依次解决。教师提问的方向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对于语文课堂的实际操作,要随机应变,结合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裴新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