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就是适度贫困

2014-07-16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4期
关键词:饥饿感饥饿作家

说到贫困,有人会羞于启齿,有人会表示同情,但很少有人会把贫困和幸福联系起来。对此,作者张丽钧却有独特的体会和思考,她说——

幸福就是适度贫困

张丽钧

我带着母亲下馆子,吃完了饭打包,她跟服务员说:“除了盘子不要,其余都要。”

我突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有多久没有饥饿感了?”

我回答不上来,大概有好久了吧。总是饱饱的,来不及等到饥饿感光顾,就又开始吃东西了。我是一个热爱食物的人,尤其热爱谷物。看到减肥的朋友米面丝毫不敢沾,内心充满了对这些饥民的同情。

听母亲说,我的祖父在年轻的时候外出讨饭,饿死在了路上。我常常抑制不住揣想那悲惨的情形,恨不得穿越时光跑到我年轻的祖父身边,递给他一个神圣的馒头。我的母亲也曾饱受饥饿之苦,她说:“有一回,我跟你二舅饿得要晕过去了,就一人喝了一碗凉水吃了两瓣蒜。”

我的母亲捍卫起过期食品来十分卖力。我要扔掉一袋过期的饼干,她连忙夺过去,打开袋子,3块3块地吃,边吃边说好吃。我再执意要扔掉某种过期的食品时,她就急了,说:“我也过期了!你把我也扔了算了!”

挨过饿的人,对食物怀有一种近乎畸态的珍爱。

电视上一个老红军回忆说,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吃皮带充饥。妹妹的孩子好奇地问:“皮带怎么可以吃呢?”妹妹说:“因为是牛皮的吧。”妹妹的孩子继续追问:“那他们为什么不吃牛肉呢?”——这个孩子一向视食物如寇仇,以她现有的理解力,断不会明白人何以可以饿到吃皮带的程度的。

目下,“仇饭”的孩子可真多啊。有个老教师向我诉苦:“早些年,我跟学生们说,今天你不努力学习,明天你就没有饭吃,他们就乖乖低头念书了;现在,我再这么说,他们居然鼓掌欢呼说,没饭吃才好呢,谁愿意吃饭!”

在这些“仇饭”孩子的对面,站着一些同样令人担忧的孩子,我管他们叫“饕餮一族”。我有个朋友的孩子,酷爱肯德基的炸鸡腿,一顿可以消灭6个。他的父母向我们描述起可爱的宝贝连吃6个炸鸡腿时的情形,仿佛在夸耀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可怜这个小胖墩才刚刚过了13岁生日,却已是个资深脂肪肝患者了。

仇饭与饕餮,都是对饭的不敬。

有一次,我和一位姓刘的女士对坐用餐。我们吃的是份儿饭。面对一个馒头和一荤一素两个简单的菜,刘女士双手合十,闭目默祷。我拿起的筷子倏然停在了空中……她吃得那么香甜,我甚至怀疑是她的祷告词为那寡淡的菜蔬添加了别样的滋味。

我常想,对寻常的一饭一蔬都怀有神圣感的人,一定不会漠视造物主的种种赐予吧。

听一个医生说,适度的饥饿感是有益健康的。他说:“人在不饥饿的时候,巨噬细胞也不饥饿,它便不肯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人有饥饿感的时候,巨噬细胞才活跃起来,吞噬死亡细胞,扮演起人体清道夫的角色。”他甚至说:“饥饿不是药,比药还重要。”被饥饿感长久疏离的我,多么想要这样一种感觉——饥肠辘辘之时,捧起一个刚出屉的馒头,吃出浓浓麦香。

尼采说:“幸福就是适度贫困。”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国人听到这话肯定很不爽吧?他们可能会骂尼采在胡说,骂他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们好不容易富起来了,你却跟我们扯什么“适度贫困”,去你的吧!

食物富足了之后让人适度饥饿,跟钞票宽裕了之后让人适度贫困一样,惹人不快。曾几何时,贫困和饥饿恣意蹂躏无辜的生命;今天,走向小康的我们还不该报复性地挥霍一番吗?就这样,浅薄的炫富断送了必要的理性,餐桌上的神圣感迟迟不肯降临……

我多么喜欢为母亲炒几个可口的小菜,再陪她慢慢吃。那么享受,那么陶醉。我知道,我总是试图替岁月偿还它亏欠母亲的那一餐餐的饭。菜炒咸了,母亲说正好;菜炒淡了,母亲说不碍。我带着母亲下馆子,吃完了饭打包,她跟服务员说:“除了盘子不要,其余都要。”

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为了铭记伤痛,为了留住健康,为了感谢天恩,我们太应该唤醒自己对一蔬一饭的神圣感,在珍爱中祝祷,在微饥中惜福,在宴飨中感恩——不是吗?

(摘自《祝你幸福·知心》2013年第9期,有删节)

说幸福是非常的富裕,相信大家都会举双手赞成,可作家却语出惊人,说“幸福就是适度贫困”,你一定大惑不解了,想问个“为什么”。那就听作家细细道来吧!贫困指经济低下、物质缺乏,表现在诸多方面,作家为了便于着笔,选择了其中最基本也是最典型的一个方面来写,那就是关于“吃”的问题。为了让读者印象深刻,作家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对比一:“我”与母亲对食物的态度。母女俩有相似之处:“我”热爱食物,母亲珍爱食物;也有不同之点:“我”不怕长胖,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费;母亲却十分珍惜食物,下馆子要打包,甚至还要“捍卫”过期食品。“捍卫”一语大词小用,却十分传神,表现了母亲不允许浪费食品的坚决态度。在这里,文章还插入了祖父饿死和母亲挨饿的往事,揭示了母亲“对食物怀有一种近乎畸态的珍爱”的原因。恐怕这也是“我”有些贪吃的原因,谁叫“我”身上有上辈遗传的饥饿基因呢!

对比二:“对饭不敬”的孩子和对饭菜怀有敬意的刘女士。对饭不敬,又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仇饭”,即“视食物如寇仇”。这样的孩子,甚至无法理解红军为什么要吃牛皮皮带,而不吃牛肉。这让我们不由联想到一个典故:西晋时有一年闹灾荒,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难道,过分饱食真会让人变得愚昧吗?所以当老师拿“没饭吃”吓唬“仇饭”的孩子时,他们居然“鼓掌欢呼”,让人哭笑不得。另一种则是“饕餮一族”。“饕餮”,传说中的怪兽,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见到什么吃什么,直到被撑死,这里用来指代那些暴食的孩子。贪吃的代价,是他们成为了“脂肪肝”患者,与饕餮的结局仅距一步之遥了。

无论是仇视食物还是暴饮暴食,都是“对饭的不敬”。与之相反,作家亲眼目睹了一位姓刘的女士用餐的情景。她“双手合十,闭目默祷”,“对寻常的一饭一蔬都怀有神圣感”,作家进一步推想,这样的人肯定懂得珍惜自然的赐予。endprint

通过以上的对比,作家以小见大,告诉我们过于富足的生活容易让人精神匮乏、身体受损,而简单的生活却让人迸发活力、懂得感恩。在此基础上,作家再引用医生的忠告和尼采的名言,从身心两个方面谈适度“饥饿”和“贫困”所带来的好处。从生理方面讲,饥饿能激发人体的免疫潜力,不是药物,胜似药物;从精神方面讲,适度的贫困能避免丧失理性,让人产生幸福感。前一方面是正面说理,后一方面是反面映衬,行文富于变化。

文章最后回到对“我”与母亲的叙述上来,照应开篇。“我”试图让曾经挨饿的母亲得到补偿,却发现她总是那么容易得到满足,深受启发,不由发出了“在珍爱中祝祷,在微饥中惜福,在宴飨中感恩”的呼吁,发人深省。

1.母亲说“我也过期了”,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那对父母描述孩子能吃时,作家说他们“仿佛在夸耀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文章末尾“不是吗”一语可以删掉,你赞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意思是“老了”、“思想过时了”,母亲对食物的珍爱程度,现在的人难以理解了。(大意相同即可)

2.孩子暴食并非好事,没有什么可值得夸耀的;没有认识到暴食的危害,让人揪心;等等。

3.不赞成,在点题之句后加上简短的反问,有强调的作用,同时也唤起读者的思考。(也可以答:赞成,让点睛之笔直接结尾,更简洁有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新浪网报道,南京市景明佳园小学四(3)班的学生王孟婕家境十分贫困,虽然只有10岁,却和妈妈一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父亲卧病在床,母亲得打工挣钱,她主动照顾父亲,还要买菜、做饭。在学校,作为班长的她,不仅把班级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热情周到地对待每一个同学。“小小年纪就能做到这样,真是不容易。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话不假啊。”大队辅导员周老师感叹不已。

请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读材料,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关键信息:①小学生王孟婕家境贫困;②在家王孟婕肩挑生活的重担;③在学校王孟婕是称职的班长;④辅导员周老师对王孟婕的赞叹。其中,信息①点明了人物贫困的家境,信息②、③揭示了人物在贫困中的表现,信息④则是对人物的评价。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这样立意:

1.贫困家庭多孝子,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懂得感恩,更能孝敬父母;

2.贫困并非一无所有,依然可以帮助亲人、善待别人;

3.贫困并非一种不幸,而是一种磨砺;

4.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能使人坚强起来,成熟起来……

无论怎样立意,我们都抓住这两层意思来思考:第一,家境贫困给人物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第二,在战胜这种困难的过程中,人物表现出了可贵的品质。需要注意的是,贫困是一种无奈,而不是一种选择,贫困的积极意义,在于往往能激发人们改变现状的愿望。如果你去推崇贫困歌颂贫困,就偏题走题了。

在文体上,主要有以下两种选择:

一是写议论文。由材料导入论题,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正面论述如何面对贫困,也可以从反面揭示对待贫困的错误态度,以及它产生的根源、危害及矫正的方法。

二是写记叙文。用材料作引,引出一个正确面对贫穷而生活快乐或走向成功的故事,给人启迪;也可以引出一个反面的故事,最后总结某些教训;还可以引出自己一段战胜贫困的亲身经历。

穷则思变

古人云:穷则思变。学会改变是人生的幸事,面对贫困,不向命运低头,把磨难变为克服困难的力量,那么我们就能走向辉煌的人生里程。(薇薇《贫困是成功的铺路石》)

贫困的宝贵

我亲身体验过贫困家庭里的那种温馨、美满和纯真,这样的家庭无暇为琐事操心,不受他人的嫉妒,不与他人争斗,为了养家糊口这个共同的目标,家人相互爱护、团结一致。正是因此,我对富人家的孩子深表同情,而对穷人家的孩子表示祝贺。(安德鲁·卡耐基《贫困是一个宝贵的环境》)

贫困生的财富

扭过头,父亲还站在原地向她挥手,张玲的心里忽然暖暖的——是啊,虽然没有“贫困证明”,但父亲却让张玲清楚地明白:其实,自己并不贫困,在她的手里,正握着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这就是父母那无私的爱和鼓励啊!这笔财富,取之不尽,源源不断,并将永远伴随自己前行。(王世虎《我不是贫困生》)

关于贫困的名言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鲍照

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我们有爱,孩子们就会有笑容。

——席慕蓉

自愿的贫困胜于不定的浮华;穷奢极欲的人要是贪得无厌,比最贫困的而知足的人更是不幸得多了。

——莎士比亚

忘怀你穷困的日子吧。不过,可别忘记它给你的教训。

——歌德

贫穷的左拉

法国作家左拉早年十分贫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endprint

猜你喜欢

饥饿感饥饿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为啥晚上吃得越多,第二天早上越饿
秋天的尺度
我和我的“作家梦”
饥饿奏鸣曲
养生恪守“十不过”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饥饿感”意味着什么
狼与羊